【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cn101841265b),包括顶部框架,其中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顶部框架上;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与顶部框架可枢转地相连;和可伸缩支撑部件,所述可伸缩支撑部件位于所述支架前方且上端与顶部框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可伸缩支撑部件沿轴向方向伸缩以适应顶部框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发电装置,在大风地区,顶部框架随着风力加强而减小倾角,从而减小光伏组件的迎风面积和所受风力的冲击,且在风力减弱时能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目前的光伏发电装置大多数都是固定的,并且发电量和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有关,大多数的光伏发电装置都不具有聚光的功能,因此容易影响到光伏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为此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光伏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1)与光伏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空腔,所述底座(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聚光组件(4),所述底座(1)的上设置有转动组件(3),所述转动组件(3)的上端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所述光伏板(2)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3)的顶端,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5),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移动组件(5)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左侧贯穿所述底座(1)左侧壁上的第一连接通孔后套设在所述底座(1)左侧的固定柱(41)内部的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底座(1)与光伏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空腔,所述底座(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聚光组件(4),所述底座(1)的上设置有转动组件(3),所述转动组件(3)的上端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所述光伏板(2)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3)的顶端,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5),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移动组件(5)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左侧贯穿所述底座(1)左侧壁上的第一连接通孔后套设在所述底座(1)左侧的固定柱(41)内部的所述第一齿链轮(43)上,且所述链条的右侧贯穿所述底座(1)右侧壁上的第二连接通孔后套设在所述底座(1)右侧的固定柱(41)内部的所述第一齿链轮(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41)的上部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中转动安装有定位杆(48),所述定位杆(48)位于所述固定柱(41)的空腔内部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半齿轮(410),所述半齿轮(410)与对应的所述驱动齿条(46)啮合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第一活动架(51)和第二活动架(52),所述第一活动架(51)和第二活动架(5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安装空腔内部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一活动架(51)和第二活动架(52)上表面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安装有一连接弹簧(50),所述连接弹簧(50)的顶端与所述底座(1)的安装空腔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51)和第二活动架(52)下表面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万向轮(54),所述万向轮(54)贯穿所述底座(1)的底板(11)后位于所述底板(1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槽孔(38),所述槽孔(38)与所述底座(1)的安装空腔相连通,所述槽孔(38)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动盘(31)的外径,所述槽孔(38)的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内凹形成有限位槽(39),所述转动盘(31)位于所述槽孔(38)中,所述限位环(32)位于所述限位槽(39)中,且所述限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平,王志永,孙志朋,张小雨,宋欢,郝志友,
申请(专利权)人:张北能环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