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3350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包括位于内部的合金片以及覆盖在所述合金片表面的金属纤维网,所述合金片为Bi‑In‑Sn合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采用在易熔合金外包覆金属纤维网,一固扎易熔合金板,抑制了后续轧制过程中合金板的开裂风险,提高了箔状合金的成品率;二是金属纤维网增强了合金箔本体的强度和韧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易开裂;三是钎焊黄铜温控部件时,金属纤维网会部分溶解到钎缝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一定程度延缓部件的高温蠕变;同时没熔化的金属纤维网在钎缝中起到钉扎部件变形的作用,显著提高部件的抗蠕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钎焊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该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的制备方法以及该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在黄铜部件钎焊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bi-in-sn易熔合金是一种无铅软钎料,熔化温度较低,约在85~90℃之间,流动性能和润湿性能较好,在汽车、航空、电器仪表、轻工业等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

2、然而,由于bi-in-sn易熔合金主要由大量脆性相组成,如biin相、insn4相,导致钎料的脆性大、强度低。因此,该易熔合金的加工性能较差,常规方能难以制成箔状或片状,从而限制了该合金的应用。特别地,该易熔合金用于黄铜温控部件钎焊时,由于易熔合金高温服役可靠性差,易导致部件蠕变失效。

3、为解决上述不足,需开发一种抗蠕变的bi-in-sn易熔合金箔,既能提高合金箔的自身强度和韧性,又能提高黄铜控温部件钎焊接头的强度和高温服役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蠕变bi-in-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内部的合金片以及覆盖在所述合金片表面的金属纤维网,所述合金片为Bi-In-Sn合金;所述金属纤维网为缠绕在所述合金片表面上的纤维丝形成,相邻纤维丝之间的间距为3-5mm;所述Bi-In-Sn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份数为:Bi 56~60份、In 25~28份、Sn 12~15份、RE 0.1~0.5份;所述易熔合金箔为在合金板外绕制纤维丝并轧制后形成,所述合金板形成合金片,所述纤维丝形成金属纤维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的直径为100~500u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内部的合金片以及覆盖在所述合金片表面的金属纤维网,所述合金片为bi-in-sn合金;所述金属纤维网为缠绕在所述合金片表面上的纤维丝形成,相邻纤维丝之间的间距为3-5mm;所述bi-in-sn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份数为:bi 56~60份、in 25~28份、sn 12~15份、re 0.1~0.5份;所述易熔合金箔为在合金板外绕制纤维丝并轧制后形成,所述合金板形成合金片,所述纤维丝形成金属纤维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的直径为100~5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的材质为银、镍或铜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bi-in-sn易熔合金箔,其特征在于,所述re为ce、sc、nd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蠕变b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敦桂李冬鹏董海涛吴光耀韩小雷吕金才龙伟民黄俊兰赖云亭朱保印张舟永李尚昱朱金辉赵朋飞刘献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