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3213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31
本技术涉及电极装置设计领域,公开了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包括上壳体,上壳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外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块四,所述上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下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限位块一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一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外周固定连接有滑块三,所述滑块三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部,所述上壳体下部抵接有中壳体。本技术中,通过壳体、弹簧、滑块、限位块、限位板、保护管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了电极的快速插入和拔出,减少了操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通过安装组件,方便将电极笔进行组装和拆卸,方便对内部的电极进行更换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极装置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基因转染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内基因电转仪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将外源基因通过电穿孔技术导入体内,以进行基因治疗或基因表达的研究。该设备通常配备有专门的电极,用于在细胞膜上产生电穿孔,从而使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内。体内基因电转仪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能够将dna、rna或蛋白质等物质导入细胞内,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导入效率高等。该设备在基因治疗、疫苗研发、肿瘤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在体内基因电转仪的应用中,电极的插入与拔出目前主要依靠手动完成,这不仅费力,而且增加操作时间,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提出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旨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电极的插入与拔出目前主要依靠手动完成,这不仅费力,而且增加操作时间,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上壳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9),所述滑块一(9)外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块四(18),所述上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下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13),所述限位块一(13)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块一(13)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所述滑块二(16)外周固定连接有滑块三(17),所述滑块三(17)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4)内部,所述上壳体(1)下部抵接有中壳体(2),所述中壳体(2)下部抵接有下壳体(4),所述滑块一(9)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管(10),所述保护管(10)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上壳体(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9),所述滑块一(9)外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块四(18),所述上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下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一(13),所述限位块一(13)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块一(13)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所述滑块二(16)外周固定连接有滑块三(17),所述滑块三(17)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4)内部,所述上壳体(1)下部抵接有中壳体(2),所述中壳体(2)下部抵接有下壳体(4),所述滑块一(9)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管(10),所述保护管(10)外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二(19),所述限位块二(19)和下壳体(4)之间抵接有弹簧(11),所述保护管(10)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极管(12),所述电极管(12)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正、负电极,所述中壳体(2)两端设置有安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基因电转仪的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管一(7),所述螺纹连接管一(7)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壳体(2)上部,所述螺纹连接管一(7)螺纹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内部,所述中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平陈国创陈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诺微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