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144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包括设置于移动底盘上的屏蔽容器、姿态调节机构和送样机构;所述屏蔽容器呈卧式布置且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放射性样品的物料盒;所述姿态调节机构与所述屏蔽容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屏蔽容器的俯仰角度;所述送样机构的部分伸入所述屏蔽容器内,用于推动所述物料盒沿所述屏蔽容器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物料盒伸出于所述屏蔽容器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热室群放射性样品转运过程安全性、转运设备运行空间限制以及操作过程繁琐复杂等问题,可保证样品安全、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受照剂量、增加转运空间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辐照后检验辅助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


技术介绍

1、随着辐照任务的逐年递增,对热室群内的放射性样品转运需求大幅提升,热室群内性样品转运系统以其安全、快速、人员受照剂量最小化等特点,具备热室群或热室间大、中、小类型的样品转运能力。目前热室群或热室间之间样品转运主要是通过屏蔽容器对接热室垂直孔道或水平孔道,并依靠吊车进行有限距离的转移,整个过程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近距离操作,并且操作过程繁琐,需多人进行协调完成工作。而热室群或热室间放射性样品转运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保证样品安全、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受照剂量、增加转运空间范围。为此,有必要从热室结构特点、人员辐射安全要求、转运工艺等出发,研发适用于热室群内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热室群或热室间之间样品转运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解决了热室群放射性样品转运过程安全性、转运设备运行空间限制以及操作过程繁琐复杂等问题,通过该小车实现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移动底盘上的屏蔽容器、姿态调节机构和送样机构;所述屏蔽容器呈卧式布置且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放射性样品的物料盒;所述姿态调节机构与所述屏蔽容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屏蔽容器的俯仰角度;所述送样机构的部分伸入所述屏蔽容器内,用于推动所述物料盒沿所述屏蔽容器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物料盒伸出于所述屏蔽容器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的上方,所述安装基板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架,且滑动方向沿所述屏蔽容器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移动底盘上的屏蔽容器、姿态调节机构和送样机构;所述屏蔽容器呈卧式布置且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放射性样品的物料盒;所述姿态调节机构与所述屏蔽容器相连,用于调节所述屏蔽容器的俯仰角度;所述送样机构的部分伸入所述屏蔽容器内,用于推动所述物料盒沿所述屏蔽容器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物料盒伸出于所述屏蔽容器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设置于所述底盘本体的上方,所述安装基板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架,且滑动方向沿所述屏蔽容器的轴向,所述屏蔽容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姿态调节机构通过连接在所述底盘本体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以调节所述安装基板相对于所述底盘本体的俯仰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和全向轮,所述后车体通过水平设置的铰接轴与所述前车体相连,所述全向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上设置有缓冲弹簧和限位开关,所述缓冲弹簧用于在所述屏蔽容器与热室对接时压缩形成缓冲,所述限位开关用于检测所述缓冲弹簧是否压缩到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包括沿屏蔽容器轴向间隔布置的两组驱动件,每组驱动件均包括对称布置于所述屏蔽容器轴线两侧的电动缸,所有的电动缸一端均与所述底盘本体相连,另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基板上对应的立柱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容器为内外双层壳体结构,且在内外双层壳体之间的腔体内浇筑有铅体,所述屏蔽容器的入口端设置有锥形导向段,所述锥形导向段与热室对接孔道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性环境下样品转运智能操控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容器在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显润张伟李劲松顾剑涛张海生方忠强吴璐李国云张显鹏刘振川王平宋代强李佳文魏祯黄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