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142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包括连接板和前侧中间180°限位转动设有充气C型枕,板远离充气C型枕一侧设有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右充气垫一侧缝制设有第一辅助充气垫,第一辅助充气垫面向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一侧设有振动带,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顶部上方缝制设有第二辅助充气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充气床垫,将俯卧位患者升高15~20cm,和180°可旋转的“C”型充气垫枕也升高15~20cm可以避免脸颊部和额头部出现压力性损伤、人工气道通气和降低气道阻力,该床垫腹部位置有一组增高气垫,有助于下肺体位引流,该床垫固定翼带有的振动功能,可对胸背部进行物理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气床垫,具体是指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


技术介绍

1、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措施,其机制是利用重力作用,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从而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新冠疫情出现后,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俯卧位通气技术。俯卧位通气是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重症肺炎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俯卧位通气也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些难题。例如:

2、1、俯卧位通气时患者面部朝下接触床垫,面部则处于受压状态,而鼻、口、颧骨等位置极不耐压,非常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

3、2、俯卧位通气时患者面部朝下,口腔内、鼻腔内或者颈部建立的人工气道因压力因素极易折曲,增加患者的吸气阻力,影响通气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士进行气管插管内吸痰的困难程度,甚至导致无法吸痰。

4、3、俯卧位通气患者都是严重的ards患者,肺底几乎都存在严重的实变、痰液潴留、肺不张等问题,该类患者依据体位引流指南,肺底则应当处于高位,而目前俯卧位通气患者因缺乏有效工具,基本都处于“平俯卧位”,而“平俯卧位”则影响下肺俯卧位的治疗效果。

5、4、实变、痰液潴留、肺不张的肺进行肺康复,机械振动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而俯卧位通气后尚无可对背部进行机械振动的马甲式工具。

6、5、俯卧位通气后,患者处于持续的镇静镇痛状态,丧失活动能力,受压部位极易出现压力性损伤。

7、而现有技术中床垫存在以下的缺点:

8、(1)现有技术大量增加了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需要翻身后在患者身下垫很多枕头以便使患者摆放出合理的体位。面部则用枕头尽可能托起额面部,减少对面部的压力和气管插管的压力,但随着患者头部的重力长时间作用于枕头,枕头会不断被压扁,这就增加了额面部压伤的风险,也增加了气管插管压扁、折曲的风险。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压抬高的方法,使患者自然摆出合理体位,降低压伤的发生,同时为气管插管创造空间,避免受压,容易操作。

9、(2)现有技术针对肺底体位引流,主要靠枕头垫起,增加人力物力,同时效果较差。本专利技术通过腹部气囊充气增高原理,可按需要调节“弓”形体位,以及“弓”形的角度。

10、(3)现有技术针对肺底实变、痰液潴留、肺泡萎陷、肺不张,俯卧位时尚无针对性震动马甲,只能护士用手持式震动器进行局部位置震动,本专利技术可将固定翼包裹于患者背部,启动震动模式,配合弓形俯卧位体位,对病变肺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五个临床问题和现有床垫的不足,目前的解决手段是用枕头对相应部位进行垫高和保护,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影响了俯卧位通气应有的治疗效果,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包括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前侧中间连接设有180°限位转动轴承,所述的180°限位转动轴承转动连接设有充气c型枕,所述的连接板远离充气c型枕一侧连接设有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后端分别连接设有第一充气口和第二充气口,所述的充气c型枕连接设有第五充气口;

3、所述的右充气垫一侧缝制连接设有第一辅助充气垫,所述的第一辅助充气垫面向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一侧连接设有振动带,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顶部上方缝制连接设有第二辅助充气垫,所述的第一辅助充气垫和第二辅助充气垫分别连接设有第三充气口和第四充气口。

4、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辅助充气垫外侧缝制连接设有多个第一系带扣,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远离第一辅助充气垫一侧缝制连接设有多个配合第一系带扣的第二系带扣。

5、进一步的,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和右硬质充气垫两侧前端均连接设有冰带放置布袋。

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板前侧两端连接设有手臂支架,所述的手臂支架顶部连接设有约束保温手套。

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可充气床垫,将俯卧位患者升高15~20cm,和180°可旋转的“c”型充气垫枕也升高15~20cm,c型垫枕可规避眼部、鼻、口、颧骨的直接受压,消除这些位置的压力性损伤,只有一侧脸颊部和同侧额头部位与c型枕接触,可旋转c型枕使另一侧脸颊部和额头接触c型枕,从而避免脸颊部和额头部出现压力性损伤;

8、(2)c型枕的c中间部位是无障碍空间,避免人工气道受压,有利于人工气道通气,降低气道阻力,方便临床护士通过人工气道进行气道内吸痰;

9、(3)该床垫腹部位置有一组增高气垫,可将腹部位置单独按需要调高,这样患者俯卧位时可呈现“弓”形体位,有助于下肺体位引流;

10、(4)该床垫固定翼带有的振动功能,可对胸背部进行物理振动,对肺纤毛摆动起到辅助作用,可起到松动痰液,促进肺泡复张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包括连接板(1),所述的连接板(1)前侧中间连接设有180°限位转动轴承(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80°限位转动轴承(6)转动连接设有充气C型枕(7),所述的连接板(1)远离充气C型枕(7)一侧连接设有左硬质充气垫(2)和右硬质充气垫(3),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2)和右硬质充气垫(3)后端分别连接设有第一充气口(4)和第二充气口(5),所述的充气C型枕(7)连接设有第五充气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充气垫(8)外侧缝制连接设有多个第一系带扣(11),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2)远离第一辅助充气垫(8)一侧缝制连接设有多个配合第一系带扣(11)的第二系带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2)和右硬质充气垫(3)两侧前端均连接设有冰带放置布袋(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1)前侧两端连接设有手臂支架(16),所述的手臂支架(16)顶部连接设有约束保温手套(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包括连接板(1),所述的连接板(1)前侧中间连接设有180°限位转动轴承(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80°限位转动轴承(6)转动连接设有充气c型枕(7),所述的连接板(1)远离充气c型枕(7)一侧连接设有左硬质充气垫(2)和右硬质充气垫(3),所述的左硬质充气垫(2)和右硬质充气垫(3)后端分别连接设有第一充气口(4)和第二充气口(5),所述的充气c型枕(7)连接设有第五充气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多功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光宇杨小月张江平周小荣刘欣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