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坑施工,尤其涉及超深基坑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侧壁及周围施加支撑、加固等防护措施。目前的基坑支撑系统通常包括绕基坑边缘设置的围护结构,设置在围护结构内侧的围檩梁及若干设置在围檩梁之间的支撑梁。支撑梁对撑在相对两侧的围檩梁上,以此形成对基坑的支撑,保证基坑支撑系统的支撑强度。
2、常见的围檩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受力时发生顺向滑移的情况,各连接结构与相应的围护结构的连接部位强度与稳定性较差,使得围檩结构整体稳定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超深基坑,连接结构稳固,且整体稳定性强的支撑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包括:
4、多个支撑架,其横向分布固定于支护桩上;
5、围檩,其设置于各支撑架上;
6、多个固定组件,各固定组件横向分布于围檩上,每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吊筋和第二吊筋,第一吊筋上端与支护桩主筋固定、下端延伸至围檩内,第二吊筋上端与支护桩主筋固定、下端贯穿围檩并与一支撑架固定。
7、进一步的,每一固定组件设置一第一吊筋和两第二吊筋,一第一吊筋和两第二吊筋呈“品”字形穿入围檩内,且第一吊筋穿入位置位于远离支护桩的一侧,两第二吊筋穿入位置位于靠近支护桩的一侧。
8、进一步的,第一吊筋与支护桩主筋采用双面焊
9、进一步的,第一吊筋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倾斜段、竖直段、水平段和钩状段,倾斜段穿入围檩内,竖直段位于远离支护桩的一侧,水平段位于围檩内的下部,钩状段位于靠近支护桩的一侧。
10、进一步的,倾斜段与竖直段之间角度为140°,且倾斜段与竖直段的连接部位位于围檩内的中部。
11、进一步的,支撑架采用角钢,且支撑架呈l形,其一侧与支护桩侧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12、进一步的,支撑架上开设有通孔,第二吊筋的下端贯穿通孔,且第二吊筋的下端设有螺纹槽,并设有垫片和螺母,以将第二吊筋的下端与支撑架固定。
13、进一步的,第二吊筋倾斜设置。
14、进一步的,第二吊筋穿入围檩内的下端为竖直状。
15、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梁和格构柱,支撑梁设置于围檩的一侧,格构柱设置于支撑梁底部。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中超深基坑支撑结构通过多个支撑架对围檩底部进行支撑,配合各第一吊筋和第二吊筋从围檩顶部对围檩进行固定,从而提升围檩结构的稳固性,并且第一吊筋下端的竖直段、水平段和钩状段位于围檩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吊筋下端与围檩紧密结合,防止第一吊筋与围檩分离,第二吊筋与围檩底部支撑架固定,将支撑架向上拉住,从而使支撑架、围檩和第二吊筋连成整体,提升支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一所述第一吊筋(2)和两所述第二吊筋(3),一所述第一吊筋(2)和两所述第二吊筋(3)呈“品”字形穿入所述围檩(4)内,且所述第一吊筋(2)穿入位置位于远离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两所述第二吊筋(3)穿入位置位于靠近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筋(2)与所述支护桩主筋(101)采用双面焊固定,所述第二吊筋(3)与所述支护桩主筋(101)采用双面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筋(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倾斜段(301)、竖直段(302)、水平段(303)和钩状段(304),所述倾斜段(301)穿入所述围檩(4)内,所述竖直段(302)位于远离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所述水平段(303)位于所述围檩(4)内的下部,所述钩状段(304)位于靠近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采用角钢,且所述支撑架(7)呈L形,其一侧与所述支护桩(1)侧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吊筋(3)的下端贯穿通孔,且所述第二吊筋(3)的下端设有螺纹槽,并设有垫片(801)和螺母(8),以将所述第二吊筋(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架(7)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筋(3)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筋(3)穿入所述围檩(4)内的下端为竖直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梁(5)和格构柱(6),所述支撑梁(5)设置于所述围檩(4)的一侧,所述格构柱(6)设置于所述支撑梁(5)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一所述第一吊筋(2)和两所述第二吊筋(3),一所述第一吊筋(2)和两所述第二吊筋(3)呈“品”字形穿入所述围檩(4)内,且所述第一吊筋(2)穿入位置位于远离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两所述第二吊筋(3)穿入位置位于靠近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筋(2)与所述支护桩主筋(101)采用双面焊固定,所述第二吊筋(3)与所述支护桩主筋(101)采用双面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筋(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倾斜段(301)、竖直段(302)、水平段(303)和钩状段(304),所述倾斜段(301)穿入所述围檩(4)内,所述竖直段(302)位于远离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所述水平段(303)位于所述围檩(4)内的下部,所述钩状段(304)位于靠近所述支护桩(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深基坑支撑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黎,王友明,黄洋洋,吴昊,张进,刘晓亮,李宏亮,王定阳,贺哲,王宏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华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