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963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1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沉淀池。改进型沉淀池包括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池体。池体具有上部设开口的腔体,腔体的中部设连通进水管的配水井,配水井的侧壁设连通腔体和进水管的配水孔。第一挡水板围设配水孔并于底部设有开口。开口的下方设第二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围设所配水井且上表面倾斜面向开口,第二挡水板的上表面于面向池体周壁的方向而倾斜。第二挡水板、第三挡水板和第四挡水板皆固定于腔体的底部且第三挡水板的高度尺寸最大。第三挡水板和第四挡水板的上表面皆朝面向配水井的方向而倾斜,腔体的底部设排泥管。此改进型沉淀池可实现稳定的大环形密度流,泥水分离效果好,沉淀池表面浮渣可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改进型沉淀池


技术介绍

1、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三种,其中,辐流式沉淀池使用最为广泛。

2、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污水自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区,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目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主要有中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和周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传统沉淀池采用中进周出沉淀池居多。

3、而于实际工程中,中进周出沉淀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从池中心进水管以相对较高的流速进入池内,形成涡流,经配水井逐渐下降到污泥层上,再沿沉淀区中部向池壁方向流动并形起环流。分离出的澄清水部分溢流入出水槽,部分在上面从池边向池中心回流,密度大的混合液则在下面从池边向池中心流动,形成了反向流动的环流。这种环流不利于沉淀,限制了池子的水力负荷。由于常规中进周出沉淀池存在二次流、异重流现象,两种环流导致泥水分离效果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池体,所述池体具有上部设开口的腔体,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腔体并设于所述池体的下部,所述出水管连通并设于所述池体的上部,所述腔体的中部设连通所述进水管的配水井,所述配水井的侧壁设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进水管的配水孔,面向所述配水孔设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围设所述配水孔并于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围设所述配水井且上表面倾斜面向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上表面于面向所述池体周壁的方向而倾斜,所述第二挡水板外部依次围设第三挡水板和第四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三挡水板和所述第四挡水板皆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池体,所述池体具有上部设开口的腔体,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腔体并设于所述池体的下部,所述出水管连通并设于所述池体的上部,所述腔体的中部设连通所述进水管的配水井,所述配水井的侧壁设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进水管的配水孔,面向所述配水孔设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围设所述配水孔并于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围设所述配水井且上表面倾斜面向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上表面于面向所述池体周壁的方向而倾斜,所述第二挡水板外部依次围设第三挡水板和第四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三挡水板和所述第四挡水板皆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三挡水板的高度尺寸最大,所述第三挡水板和所述第四挡水板的上表面皆朝面向所述配水井的方向而倾斜,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井包括自所述腔体的底部向上延伸的本体和沿水平方向凸设于所述本体的平台部,所述本体内设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空心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孔设于所述本体上且连通所述空心腔,所述第一挡水板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强李靖宇陈阳梁韵琪李火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开源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