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及评价方法技术_技高网

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及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912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及评价方法,测试方法中使用空调假人和安装在座椅上的热电偶进行测试;在座椅臀部位置左右各设置一个热电偶,离座椅高15cm和30cm靠背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热电偶;测试方法包括制冷、采暖以及极端突变环境试验;评价方法应用于测试方法中,包括试验有效性判断和计分规则;试验有效性判断:驾驶员主观评价成绩与空调假人最后得到的成绩差异小于30%,则认为该试验成功,若两者成绩整体超过30%则需要再次进行试验;计分规则:空调假人、热电偶和主观评价分别占比5:2: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对智能空调测试及评价的方法,在极端环境下通过空调假人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和安全的对智能空调进行测试及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空调舒适性领域,具体涉及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及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汽车测试中主要设计了在高温环境下的制冷试验和高寒环境下的采暖试验,通过在极端环境中下浸车,使车内温度达到一个较为严苛的温度,再开空调分析车辆空调的制冷和采暖能力。该测试项目只能考核空调最大制冷、热能力,且评价只能从车内温度变化来评价空调性能,不能评价车辆自动空调标定策略,不能从人的热感觉来评价整体车辆空调舒适性。

2、高寒和高温因严苛的温度对车辆座舱内的热舒适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高原环境而言,相关研究表明海拔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和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一般来说,海拔升高1000米后,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和温度降低,导致空气侧质量流量急剧降低,换热性能衰减,空调的制冷量会下降5%至10%左右。当海拔由0升高至5000m 时,空气质量流量衰减44.2%,衰减系数越来越大,换热能力自然也随之大幅降低;冷凝换热量衰减18.5%,换热性能衰减较大;制热模式时,当海拔高度由0升高至 5000m,蒸发换热量衰减4.7%,相对换热性能衰减较小。换热能力的衰减主要是由于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力降低,空气密度也随之降低,直接造成空气侧的质量流量迅速减小,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下降,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3、在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海拔5000m时阳辐射强度是平原地区的1.25倍。热辐射对物体起加热作用,造成产品表面的附加温升增加。高原紫外线辐射照度随海拔升高的增加率比太阳总辐射照度的增加率大得多。

4、极端突变环境比极端环境更加复杂,不仅是对空调性能稳定性的考核更对智能座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汽车做高温空调降温试验或者高寒采暖试验,需要在车辆内部布置200多个热电偶,采集车辆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热电偶布置点位繁琐且耗时及长,且在极端环境下工作对测试人员而言有较大的危险,且车内空调风量、风向和湿度的无法评价,对驾驶员的热感觉有较大的影响。热电偶只能进行温度的测量,不能精准的反应车内热舒适性和评价智能空调。极端环境对空调性能本身有较大影响,如:空调在极限高温下的停机,在高原高寒条件下的空调性能下降,在极端环境下的乘员的热舒适性也有差异。

5、虽然已有利用空调假人的测试方法,但均为环境仓内的测试,评价对象仅为空调假人,较为单一,无法评价座椅隔热通风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及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单纯使用热电偶所带来的布置繁琐、耗时长、不能精准反应车内热舒适性以及的使用空调假人测试单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使用空调假人进行测试,空调假人包含多种传感器,收集人体上多个点位的传感器数据,输入建立的人体热舒适性模型,对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评价更为精准;方法中还使用了安装在座椅上的热电偶:在臀部位置左右各设置一个热电偶,离座椅高15cm和30cm靠背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热电偶;该方法包括制冷、采暖以及极端突变环境试验;其中,

3、(1)制冷试验

4、试验预热升温阶段:外界环境气温≥40℃,太阳辐射强度≥1000w/m2,车辆满载,将车辆放置试验地点暴晒1-2小时,门窗全关;当车辆内部空调假人面部测点平均温度达到60℃±1℃,或车内空调假人整体温度上升不明显时,认为暴晒结束;

5、试验阶段:试验人员进入车内,启动车辆,打开自动空调,起步行车;假人和热电偶数据从暴晒开始记录,乘员填写主观评价表,扣分项需要写清原因,直至试验结束;试验结束后,观察热电偶各测温点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和空调假人数据;

6、(2)采暖试验

7、浸车阶段:试验车辆在户外无遮挡处静置8小时以上,使得发动机冷却液、机油或者动力电池、电机系统部件温度已稳定并在1h内温度变动小于±1℃;

8、试验前阶段:启动车辆至发动机冷却液或电动汽车空调加热器冷却液温度处于稳定状态;设备布置完毕,打开全部车门及车窗,15min后全部试验人员进入车内,关闭车门、车窗及通风孔;清洁汽车风窗玻璃内外表面,驾驶员起动汽车进行预热;

9、试验阶段:驾驶员起动车辆并开启自动空调,暖风出风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不能调整出风量,试验数据记录从驾驶员上车开始记录;试验结束后,观察热电偶各测温点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和空调假人数据;

10、(3)极端突变环境试验

11、在15min内,环境温度变化≥10℃、湿度变化≥30%以及太阳辐射强度变化≥400w/m2这三个变量中,任何一个达到条件则认为是极端突变环境;极端突变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种场景:

12、场景1:夏季温度大于35度,阵雨天气降温,导致温度、湿度和光照发生变化;在车辆外部后视镜下方布置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实时测量车外温湿度,在车内前挡风玻璃下正轴线处使用照度计测量光强,车辆满载,对于天幕或天窗的车辆打开遮阳帘,空调选择自动,在测试过程中按照在该场景下的最大负荷来行驶车辆;

13、场景2:在冬季用车场景中,温差20度以上的车辆停在地库向外出行驶快速温降场景,以及从室外停到地下车库为快速温升场景;车辆外部后视镜下方布置热电偶和湿度传感器实时测量车外温湿度,车辆满载,对于天幕或天窗的车辆打开遮阳帘,空调选择自动,分析在极端突变环境下,车辆多久达到热中性,在变温环境下的保持热舒适的能力;

14、场景3:高原山区隧道,因一山分四季,导致隧道两端温度、湿度和光强均发生变化;进行高原高寒测试,车辆满载静止,对于天幕或天窗的车辆打开遮阳帘,在中午太阳辐射大时,上车开启自动空调,怠速10分钟感受车内热舒适性;选择一条2公里以上的隧道,进隧道前,车辆已经达到热中性;车辆在道路上根据实际交通条件行驶,分析车辆进出隧道多久达到热中性;

15、场景4:山区道路团雾,导致光照和湿度发生变化;车辆满载,对于天幕或天窗的车辆打开遮阳帘,空调选择自动,车辆在道路上根据实际交通条件行驶,分析在极端突变环境下,车辆多久达到热中性,在变温环境下的保持热中性的能力;

16、场景5:温差变化;对于天幕或天窗的车辆打开遮阳帘,空调选择自动,车辆在道路上根据实际交通条件行驶。

17、进一步地,制冷试验中,车辆起步后按下表的顺序进行试验:

18、

19、每个工况行驶试验过程不得换档,每个工况行驶试验结束时加速到下一个规定的车速。

20、进一步地,采暖试验中,车辆起步后按下表的顺序进行试验:

21、

22、不同车速下应选择对应的行驶挡位。

23、进一步地,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1中,参照制冷试验的工况,若车辆在不同工况场景遇到,则选择l1-4其中一个进行试验。

24、进一步地,极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使用空调假人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还使用了安装在座椅上的热电偶:在臀部位置左右各设置一个热电偶,离座椅高15cm和30cm靠背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热电偶;该方法包括制冷、采暖以及极端突变环境试验;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冷试验中,车辆起步后按下表的顺序进行试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暖试验中,车辆起步后按下表的顺序进行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1中,参照制冷试验的工况,若车辆在不同工况场景遇到,则选择L1-4其中一个进行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2中的工况按照采暖试验工况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3中,车辆按照制冷试验工况试验,选择L1-4其中一个工况进行,分析在复杂极端突变环境下,车辆多久达到热中性,在变温环境下的保持热中性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4中,车辆按照制冷试验工况试验,选择L1-4其中一个工况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5中,车辆按照制冷试验工况试验,选择L1-4其中一个工况进行。

9.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中,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试验有效性判断和计分规则;

...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使用空调假人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还使用了安装在座椅上的热电偶:在臀部位置左右各设置一个热电偶,离座椅高15cm和30cm靠背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个热电偶;该方法包括制冷、采暖以及极端突变环境试验;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冷试验中,车辆起步后按下表的顺序进行试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暖试验中,车辆起步后按下表的顺序进行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极端突变环境试验的场景1中,参照制冷试验的工况,若车辆在不同工况场景遇到,则选择l1-4其中一个进行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端环境下使用空调假人的汽车热舒适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壁刚韩飞杨东阳翟永超周翔王计广胥峰夏海峰游云鹏郭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昆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