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726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13
本技术涉及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包括L形车架和提升导轨,所述提升导轨设置在L形车架左侧,所述提升导轨和L形车架左侧外壁之间设置有上移侧轮,所述上移侧轮通过侧支座支撑装配在L形车架左侧外壁,提升导轨左侧对称设置有与上移侧轮对应的辅助背轮,所述L形车架底部设置有平移底轮,所述平移底轮通过底支臂支撑装配有装配底板,所述装配底板装配在L形车架底部,所述底支臂中部和装配底板之间支撑装配有减震阻尼。本技术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平移或向上提升移动,使得使用操作更加便捷,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运车,具体为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


技术介绍

1、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是指煤矿井下生产中除煤炭运输之外的其他各种运输的总和,比如井下杂物转运,用途广泛,便于转运输送所需零散杂物等;

2、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202321829523.8,公开了一种煤矿用转运车。本技术包括车体、置于车体顶部的车斗、压紧组件和侧翻装置;车斗的第二侧敞开呈装载或卸载空间,车斗的顶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卡装结构和第二卡装结构;侧翻装置包括推动件和翻转组件,推动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车体和车斗,翻转组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车斗和压紧组件,推动件可推动车斗朝向第二侧侧翻,翻转组件可带动压紧组件从与第一卡装结构接合翻转至与第二卡装结构接合;

3、然而,现有转运车在装载使用时不便根据需要进行平移或向上提升移动,影响在井下的使用效率;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转运车在装载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包括L形车架(100)和提升导轨(110),所述提升导轨(110)设置在L形车架(100)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导轨(110)和L形车架(100)左侧外壁之间设置有上移侧轮(200),所述上移侧轮(200)通过侧支座(210)支撑装配在L形车架(100)左侧外壁,提升导轨(110)左侧对称设置有与上移侧轮(200)对应的辅助背轮(220),所述L形车架(100)底部设置有平移底轮(300),所述平移底轮(300)通过底支臂(310)支撑装配有装配底板(320),所述装配底板(320)装配在L形车架(100)底部,所述底支臂(310)中部和装配底板(32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包括l形车架(100)和提升导轨(110),所述提升导轨(110)设置在l形车架(100)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导轨(110)和l形车架(100)左侧外壁之间设置有上移侧轮(200),所述上移侧轮(200)通过侧支座(210)支撑装配在l形车架(100)左侧外壁,提升导轨(110)左侧对称设置有与上移侧轮(200)对应的辅助背轮(220),所述l形车架(100)底部设置有平移底轮(300),所述平移底轮(300)通过底支臂(310)支撑装配有装配底板(320),所述装配底板(320)装配在l形车架(100)底部,所述底支臂(310)中部和装配底板(320)之间支撑装配有减震阻尼(3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背轮(220)通过限位支座(230)装配,且限位支座(230)通过螺栓装配在侧支座(210)侧边,且辅助背轮(220)和上移侧轮(200)均为中部凸起两侧凹陷状,且辅助背轮(220)和上移侧轮(200)对称卡设在提升导轨(110)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导轨(110)两侧均开设有与辅助背轮(220)和上移侧轮(200)对应的轨道槽(112),两组所述提升导轨(110)之间通过稳定杆(111)焊接支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杂物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车架(100)左侧顶部焊接有吊座(240),所述吊座(240)上方装配有吊架(250),所述吊架(250)下端一体设置有吊内柱(251),所述吊内柱(251)底端焊接有吊内圈(252),所述吊内圈(252)卡设在吊座(240)内部,所述吊架(250)顶端装配有提升吊轮(2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白鹤庞立新李婷婷庞慧玲荣溢洋李金龙孙皞利侯林秀马俊辉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煤神马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