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算力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552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机动算力舱,包括安装在移动载体的外框架以及通过隔振模块安装在外框架上的舱体,舱体内安装有算力设备及电源,舱体与算力设备或电源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多组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与算力设备或电源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连接座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减震构件,减震构件包括竖减震组件与侧减震组件,本方案通过竖减震组件实现算力设备或电源在竖直方向上的减震,通过侧减震组件实现算力设备或电源在任意水平方向上的减震,两者配合,能够实现对舱体内的算力设备及电源的全面无死角减震,减震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通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算力舱


技术介绍

1、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的加速发展,数据总量大幅增长,对算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固定式通讯设备部署方式已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特别是针对突发性、高时效性的数据处理任务,因此,高效机动算力方舱技术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灵活、可伸缩的算力配置,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能耗,确保数据安全,算力配置包括计算机、电源以及相关电路电气元件等等。

2、传统移动式通讯设备一般采用弹簧减震,抗震动性能差,尤其是复杂路况时,震动方向更是无序,传统减震技术无法实现全方面无死角式减震,震动给舱体内的计算机、电源等电气元件带来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全方面无死角减震的机动算力舱,提高隔震、减震性能,减少对舱内设备的震动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算力舱。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算力舱,包括安装在移动载体的外框架(100)以及通过隔振模块(104)安装在外框架(100)上的舱体(101),其特征在于,舱体(101)内安装有算力设备及电源,舱体(101)与算力设备或电源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多组减震机构(200),减震机构(200)包括固定设置在舱体(101)内的固定支架(201)、与算力设备或电源连接的连接座(202)以及设置在连接座(202)与固定支架(201)之间的减震构件,减震构件包括竖减震组件(203)与侧减震组件(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算力舱,其特征在于,舱体(101)包括动力舱与设备舱,舱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算力舱,包括安装在移动载体的外框架(100)以及通过隔振模块(104)安装在外框架(100)上的舱体(101),其特征在于,舱体(101)内安装有算力设备及电源,舱体(101)与算力设备或电源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多组减震机构(200),减震机构(200)包括固定设置在舱体(101)内的固定支架(201)、与算力设备或电源连接的连接座(202)以及设置在连接座(202)与固定支架(201)之间的减震构件,减震构件包括竖减震组件(203)与侧减震组件(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算力舱,其特征在于,舱体(101)包括动力舱与设备舱,舱体(101)的上表面设置有折叠雨棚(102),外框架(100)或者移动载体设置有折叠爬梯(103),舱体(101)内设置有散热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算力舱,其特征在于,侧减震组件(204)包括分别设置在两组竖减震部件的缸壳(2031)开口端的两组侧减震部件,侧减震部件包括两端开口且与缸壳(2031)开口端连接的罩壳(2041),罩壳(2041)的两端均设置有内置台阶,两个内置台阶之间铰接安装有偏转板(2042)且偏转板(2042)与内置台阶的铰接处形成的铰接轴呈竖直布置,偏转板(2042)沿罩壳(2041)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动算力舱,其特征在于,内置台阶的端面同轴设置有环槽,铰接轴的端部伸入环槽内并安装有齿轮(2043),环槽内同轴安装有齿圈(2044),齿轮(2043)与齿圈(2044)啮合,初始时,连接轴(2036)穿过减震区域且连接轴(2036)的外圆面与减震区域的各个侧壁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动算力舱,其特征在于,齿圈(2044)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固定环(2045),固定环(2045)的外圆面沿径向延伸有凸杆(2046),罩壳(2041)的外圆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汇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