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耐火试验,具体为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业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建筑构件耐火性能检测通常在耐火试验炉中开展相应耐火试验来实现。建筑构件耐火试验必须要按照国家标准gb/t 9978.1-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中温度、压力的要求在耐火试验炉中模拟火灾环境,通过对完整性、隔热性等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判定试件的耐火性能。其中,燃烧控制技术在耐火试验炉的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决定着试验过程中炉温均匀性和炉压均匀性测量和控制的准确性。
2、目前国内现有的耐火试验装置燃烧控制技术大多采用脉冲时序控制技术和传统连续比例燃烧控制技术等。通常试验装置内烧嘴数量较少且烧嘴间隔较远,距离烧嘴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存在受热温度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影响炉压分布不均匀,并且由于耐火材料受热升华以及燃烧后形成的积碳,会使耐火实验装置内壁附着异物,进而造成火焰热量分散不均,影响实验装置内部气压分布进而影响火焰分布的情况;
3、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可减少实验装置内部异物粘附量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框,所述保温框的内壁固定连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保温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壁与保温框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保温框的外壁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绕线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上部缠绕在绕线杆的外壁,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门,所述保温门的下端与保温框的内壁铰接,所述保温门的外壁设置有震动机构。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抽气机构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架、保温材料、保温框延伸至保温框的外侧,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延伸至集流管的内部,所述抽气管的外壁与集流管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抽气管的内部与集流管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抽气管的侧壁位于安装槽内部处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抽气管上还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壁与安装槽的内壁上侧接触,所述抽气管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桩,所述连接桩的外壁上侧铰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与保温框的外壁铰接。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抽气管的外壁与安装架、保温材料、保温框的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与隔断腔的内壁下表面为同一平面,所述抽气管、挡板的后侧均可在安装槽的内部偏转。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刮除机构包括铲框,所述铲框的外壁与隔断腔的内壁接触,所述铲框的后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后端通过螺纹孔延伸至安装架的后侧,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中部套设有齿套,所述齿套的外壁与安装架的外壁后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外壁后侧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辊环,所述齿套、辊环的外部套设有传动带,所述安装架的外壁后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与传动带的外壁传动连接。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为具有螺纹结构的六棱柱,所述齿套的内壁为六边形结构,所述螺纹杆、齿套不可相对旋转。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震动机构包括副板,所述保温门靠近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框,所述副板设置在铰接框的内部,所述副板的下侧与铰接框的内壁下侧通过扭簧铰接,所述副板靠近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板,所述安装架的内壁下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插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外壁与插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前侧开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磁块,所述滑动磁块靠近安装架中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孔的一侧与插槽的内部下侧连通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主流管、混合管、喷嘴等结构,使喷嘴可在电磁阀的精准调控下进行火焰喷射,进而在隔断腔内部进行耐火实验测试;
10、通过设置有保温机构,使本装置可在耐火实验时对受测物外部简单遮挡,进而避免安装架外界因素影响保温框内部的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验结束后快速将保温门进行撤离,使隔断腔内部温度快速降低,进而使附着物更易脱离;
11、通过设置有抽气机构,使本装置可在受测物冒烟或者起火时快速将隔断腔内部的烟气抽离,减少烟气对隔断腔内部的污染,并且抽气管旋转后进气口朝向前侧抽气,可更好地将保温框外侧的气流带动向隔断腔的内部涌动,并且不影响喷嘴处排出的火焰,在外部气流稀释抽离烟气以及火焰对烟气的炙烤下,降低隔断腔所受污染;
12、通过设置有刮除机构,使本装置在使用结束后可通过铲框将隔断腔内部的积碳以及杂物向前铲除,保证隔断腔内部的洁净,进而减少隔断腔内部异物造成的火焰分布不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框(2),所述保温框(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温材料(3),所述保温材料(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所述固定框(1)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5)、第二进气管(6),所述固定框(1)、安装架(4)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喷嘴(9),所述喷嘴(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主流管(7),所述主流管(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管(8),所述主流管(7)的后端通过电磁阀与第二进气管(6)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混合管(8)的后端通过电磁阀与第一进气管(5)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安装架(4)的前侧设置有隔断腔,所述喷嘴(9)的前侧延伸至隔断腔的内部,所述保温框(2)的上侧设置有保温机构(10),所述安装架(4)上隔断腔的内壁下侧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隔断腔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机构(12),所述安装架(4)的后侧设置有刮除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机构(10)包括第一电机(101),所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12)包括集流管(201),所述集流管(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软管(202),所述安装槽(11)的内部设置有抽气管(203),所述抽气管(203)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架(4)、保温材料(3)、保温框(2)延伸至保温框(2)的外侧,所述抽气管(203)的一端延伸至集流管(201)的内部,所述抽气管(203)的外壁与集流管(20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抽气管(203)的内部与集流管(201)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抽气管(203)的侧壁位于安装槽(11)内部处开设有进气口(204),所述抽气管(203)上还固定连接有挡板(205),所述挡板(205)的外壁与安装槽(11)的内壁上侧接触,所述抽气管(20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桩(206),所述连接桩(206)的外壁上侧铰接有电动伸缩杆(207),所述电动伸缩杆(207)的上端与保温框(2)的外壁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203)的外壁与安装架(4)、保温材料(3)、保温框(2)的内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所述挡板(205)的上表面与隔断腔的内壁下表面为同一平面,所述抽气管(203)、挡板(205)的后侧均可在安装槽(11)的内部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机构(13)包括铲框(301),所述铲框(301)的外壁与隔断腔的内壁接触,所述铲框(301)的后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2),所述安装架(4)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302)的后端通过螺纹孔延伸至安装架(4)的后侧,所述螺纹杆(302)的外壁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02)的外壁中部套设有齿套(303),所述齿套(303)的外壁与安装架(4)的外壁后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4)的外壁后侧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辊环(304),所述齿套(303)、辊环(304)的外部套设有传动带(305),所述安装架(4)的外壁后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6),所述第二电机(3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307),所述齿轮(307)的外壁与传动带(305)的外壁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302)的外壁为具有螺纹结构的六棱柱,所述齿套(303)的内壁为六边形结构,所述螺纹杆(302)、齿套(303)不可相对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构(14)包括副板(401),所述保温门(104)靠近固定框(1)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框,所述副板(401)设置在铰接框的内部,所述副板(401)的下侧与铰接框的内壁下侧通过扭簧铰接,所述副板(401)靠近安装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板(40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框(2),所述保温框(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保温材料(3),所述保温材料(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4),所述固定框(1)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5)、第二进气管(6),所述固定框(1)、安装架(4)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喷嘴(9),所述喷嘴(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主流管(7),所述主流管(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混合管(8),所述主流管(7)的后端通过电磁阀与第二进气管(6)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混合管(8)的后端通过电磁阀与第一进气管(5)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安装架(4)的前侧设置有隔断腔,所述喷嘴(9)的前侧延伸至隔断腔的内部,所述保温框(2)的上侧设置有保温机构(10),所述安装架(4)上隔断腔的内壁下侧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隔断腔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机构(12),所述安装架(4)的后侧设置有刮除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机构(10)包括第一电机(101),所述第一电机(101)的外壁与保温框(2)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01)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有绕线杆(102),所述绕线杆(102)的外壁通过轴承与保温框(2)的外壁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绕线杆(1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绳(103),所述拉绳(103)的上部缠绕在绕线杆(102)的外壁,所述拉绳(1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门(104),所述保温门(104)的下端与保温框(2)的内壁铰接,所述保温门(104)的外壁设置有震动机构(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准控制炉膛压力的耐火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12)包括集流管(201),所述集流管(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软管(202),所述安装槽(11)的内部设置有抽气管(203),所述抽气管(203)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架(4)、保温材料(3)、保温框(2)延伸至保温框(2)的外侧,所述抽气管(203)的一端延伸至集流管(201)的内部,所述抽气管(203)的外壁与集流管(20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抽气管(203)的内部与集流管(201)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抽气管(203)的侧壁位于安装槽(11)内部处开设有进气口(204),所述抽气管(203)上还固定连接有挡板(205),所述挡板(205)的外壁与安装槽(11)的内壁上侧接触,所述抽气管(20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伟,杨波,王宁,张德瑾,李苑,郑翔友,许磊,杜安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