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39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降系统,其中反力梁设置于基坑顶部的混凝土块中,千斤顶装设于反力梁上,钢绞线一端设置于千斤顶上,另一端连接于基坑中提供钢支撑的临时支撑系统上,用于临时支撑系统于基坑中的升降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升降系统能够对基坑中精度要求高,存在单点高度调整要求的情况具备较好的实用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反力梁提供稳定的支撑,利用千斤顶对钢绞线进行提升或下降,钢绞线一端连接千斤顶,另一端连接于基坑中提供钢支撑的临时支撑系统上,由此液压系统的设置下相对于电驱系统在同等体积的基础上能够承载更大的载荷,更适用于基坑中临时支撑系统的升降移动,避免了钢支撑和模板的逐层反复安装和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建造,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常规的基坑开挖施工工艺中,可以采用混凝土支撑,也可以采用钢支撑,以作为基坑支护。其中,混凝土支撑具有承载能力大,造价经济的优点,但是,需通过从垫层底模进行施工、扎钢筋、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过程才能达到目标强度,此过程不仅时间较长(通常需要七天以上),且该过程中标高范围内无法快速形成支撑,整个基坑在开挖层就会处于无支护的工况,也就是基坑在该时间段内会发生变形。另一方面,配备有伺服轴力补偿系统的钢支撑虽然安装时间较短(通常需要六个小时),能够快速形成支护,但是在继续开挖下部土方时,由于其钢支撑的材料特性使其提供的承载力过低无法满足大型、较深的基坑所需承载力的要求,且难于重复使用,成本较高。故如何保证基坑开挖到相应标高后能够快速形成支护,避免基坑长时间处于暴露、产生较大变形,且有效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是目前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系统,以能够对基坑中的钢支撑进行升降移动,进而保证基坑开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泵站(22),所述液压泵站(22)设置于所述反力梁(21)上,所述千斤顶(23)通过油管及通讯线连接于所述液压泵站(22),以获得动力来源和作业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至少包括四个所述反力梁(21)、四个所述千斤顶(23)、四个所述钢绞线(24),且所述反力梁(21)、所述千斤顶(23)、所述钢绞线(24)三者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系统(10)相对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所...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泵站(22),所述液压泵站(22)设置于所述反力梁(21)上,所述千斤顶(23)通过油管及通讯线连接于所述液压泵站(22),以获得动力来源和作业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至少包括四个所述反力梁(21)、四个所述千斤顶(23)、四个所述钢绞线(24),且所述反力梁(21)、所述千斤顶(23)、所述钢绞线(24)三者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撑系统(10)相对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反力梁(21)、两个所述千斤顶(23)和两个所述钢绞线(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23)能够提升或下降所述钢绞线(24),且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嫒妍华燕姜小强唐韶军许勇郑祥杰刘泉王正佳夏建坤章庆万秋丰朱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