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323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包括基座、工作台、工作箱、合模件和压射件,所述工作台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工作箱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合模件设置在工作箱上,所述压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还包括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此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通过设置的触发机构与吸气机构的配合能够在压铸过程中对模具型腔内的气体进行抽吸,从而避免压铸件内部产生气孔,而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与活动板的配合以及顶出件的设置,使得动模与定模分离后,活动管与气泵连通,以此可对动模与定模表面进行吹气,使其表面的脱模剂快速干燥,避免脱模剂的残留使得压铸件表面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具体为一种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1、在压铸工艺中,转向壳体的制造对于精度和内部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压铸模具在压铸过程中,由于铝液注入模具型腔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若未能及时排出,往往会在压铸件内部形成气孔,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气孔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压铸件的强度,还可能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甚至断裂,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现阶段为了消除压铸件中的气孔,业界已尝试多种方法,例如,通过在模具型腔表面开设排气槽,让气体在压铸过程中能够顺利排出,然而,这种方法在压铸高压下往往效果不佳,气体容易在模具的细小缝隙中滞留,难以完全排出,此外,也有采用真空压铸技术,在压铸前对模具型腔进行抽真空处理,以降低型腔内的气体含量,然而,真空压铸技术需要额外的真空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影响压铸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压铸过程中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包括有基座(1)、工作台(2)、工作箱(3)、合模件(13)和压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工作箱(3)设置在工作台(2)上,所述合模件(13)设置在工作箱(3)上,所述压射件(12)设置在工作台(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出风件(7)包括有活动管(71),所述活动管(71)上设置有连接柱二(711),所述活动管(71)通过连接柱二(711)滑动设置在固定座(4)和活动座(5)两侧,所述固定座(4)和活动座(5)上设置有固定管(72),所述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包括有基座(1)、工作台(2)、工作箱(3)、合模件(13)和压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工作箱(3)设置在工作台(2)上,所述合模件(13)设置在工作箱(3)上,所述压射件(12)设置在工作台(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出风件(7)包括有活动管(71),所述活动管(71)上设置有连接柱二(711),所述活动管(71)通过连接柱二(711)滑动设置在固定座(4)和活动座(5)两侧,所述固定座(4)和活动座(5)上设置有固定管(72),所述固定管(72)套设于活动管(71)上,所述活动管(71)上开设有出风口(713),所述活动管(71)上开设有进风口(712),所述固定管(72)上开设有连接口(72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气泵(14),所述气泵(14)与连接口(7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6)包括有受压板(61),所述受压板(61)上设置有多个复位弹簧一(64),所述受压板(61)上开设有避让孔(611),所述受压板(61)通过复位弹簧一(64)设置在活动座(5)上,所述受压板(61)上设置有连接柱一(63),所述受压板(61)通过连接柱一(63)滑动设置在活动座(5)上,所述受压板(61)通过连接柱一(63)设置有挤压板(62),所述挤压板(62)设置在活动座(5)内,所述挤压板(62)上设置有多个挤压柱(621),所述挤压柱(621)贯穿活动座(5)同时贯穿动模(15),所述连接柱二(711)设置在受压板(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消除气孔的转向壳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9)包括有双向丝杆(91),所述双向丝杆(91)贯穿转动设置在定模(16)内,所述双向丝杆(91)两端通过螺纹滑动设置有滑块(92),所述滑块(92)上转动设置有连杆一(921),所述连杆一(921)转动设置在连接柱二(711)上,所述双向丝杆(91)贯穿工作台(2)后设置有齿轮一(911),所述工作台(2)下表面滑动设置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两侧设置有齿条(82),所述齿条(82)与齿轮一(911)啮合,所述活动板(8)上设置有触发板(81),所述活动板(8)与工作台(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忠辉吴相建吴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