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MYYFH20及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MYYFH20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234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1 13:29
本申请是关于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MYYFH20及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该菌株MYYFH20于202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580,分类命名为角担菌。本申请中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为将角担菌属真菌菌株与勐远玉凤花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从而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本申请中的菌株能有效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生长发育形成幼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myyfh20及应用。


技术介绍

1、兰科植物种子微小,由种皮和未分化的原胚组成。种皮坚硬疏水,由木质化的单层细胞组成;胚发育不完善仅有80-300个细胞组成,几乎无营养成分储存,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需要依靠特定的共生真菌来获取营养物质。如果能获得有效促进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共生真菌,即可用来开展兰花种苗繁育,濒危物种保护,甚至产业化种植。如在天麻栽培产业中,天麻种子和小菇共生萌发形成米麻,米麻再与蜜环菌共生发育形成天麻块茎;毛慈菇(杜鹃兰)种子和白假鬼伞野外直播育苗一年即可形成药用假鳞茎。共生真菌是兰科植物种苗繁育极为重要的种质资源。

2、共生萌发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在获得某种特定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有效真菌的基础上,在人工基质中或野外播种种子的同时接种共生真菌,利用真菌共生来促进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技术的应用,在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回归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可为开展兰科植物的回归奠定种苗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3、勐远玉凤花(habenaria myriotricha)为地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400-800米的草地中,在我国分布在勐腊县境内海拔1000米的石灰山季雨林中,于2012年在我国首次被发现。其花型独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布地点狭小,生境条件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种群数量极少(国内仅存2个种群,共计不超过40个体),亟需对勐远玉凤花开展物种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尚未见利用真菌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繁育种苗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株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ceratobasidium sp.)myyfh20,菌株分离自勐远玉凤花种子野外萌发形成的原球茎,能有效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生长发育形成幼苗。

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

3、本申请中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ceratobasidiumsp.)myyfh20,该菌株myyfh20于202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580,分类命名为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

4、进一步地,所述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分离自勐远玉凤花种子野外萌发形成的原球茎。

5、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将角担菌属真菌菌株与勐远玉凤花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从而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

6、再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接菌材料准备:将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在pda培养皿上进行活化,待菌丝接近长满培养皿时,在无菌状态下将长有菌丝的培养基制成菌饼备用;

8、(2)萌发培养基的准备:制备用于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萌发培养基(燕麦培养基);

9、(3)种子消毒灭菌后播种:将勐远玉凤花种子进行消毒后播种至萌发培养基中;

10、(4)接菌:将菌饼置于已经播种至步骤(2)萌发培养基中的待促进萌发的勐远玉凤花种子周边;

11、(5)共培养:将待促进萌发的勐远玉凤花种子与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共培养。

12、进一步地,步骤(3)中种子消毒灭菌后播种具体为: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勐远玉凤花种子放入含有1%有效氯离子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min后,无菌水冲洗种子3次,将种子加入至1g·l-1的无菌琼脂悬浮液中摇匀,制成种子悬浮液,用移液枪吸取定量的种子悬浮液均匀的播撒在萌发培养基中。

13、进一步地,所述共培养条件为:先在全黑暗组培室培养30天,后将光照周期调整为12/12h l/d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光照强度2000lx;培养温度为23±1℃。

14、兰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可以通过非共生萌发培养和共生萌发培养两种方式。虽然部分兰科植物种类可通过非共生萌发培养,且具有较高的萌发率,但是此方式获得的幼苗移植到自然界中,生长缓慢,抗病原微生物能力差,存活率较低,同时由于很难与后接触的真菌建立共生关系而导致后继生长严重受阻。共生萌发培养技术是指在特定的基质(培养基)中同时播种兰花种子和共生真菌,该方法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的生长速度以及移植到自然环境后的幼苗存活率。

15、由于兰科植物种子与真菌的共生关系具有专一性,故不同兰科植物种子的共生真菌不同。确定能与勐远玉凤花种子形成共生关系并促进其萌发的有效真菌是繁育勐远玉凤花幼苗的关键环节。共生种苗的获取是开展勐远玉凤花原生境回归工作的基础。本专利技术的菌株通过共生萌发实验将勐远玉凤花种子和不同的真菌及对照分别在人工基质上培养,通过对种子萌发率的统计分析成功的获得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从而为利用勐远玉凤花种子和真菌共生萌发来高效培育种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菌株的获取对珍稀濒危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勐远玉凤花的物种保护和花卉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7、本申请中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能显著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对获取共生萌发实生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用于苗圃育苗或者野外种子直播,相对于组织培养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炼苗、成本低廉的优点,且实生苗抗病原菌能力强、野外成活率高,无组织退化,具有代替组织培养获得共生种苗的应用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Ceratobasidium sp.)MYYFH20,其特征在于,该菌株MYYFH20于202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580,分类命名为角担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分离自勐远玉凤花种子野外萌发形成的原球茎。

3.一种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与勐远玉凤花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种子消毒灭菌后播种具体为: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勐远玉凤花种子放入含有1%有效氯离子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min后,无菌水冲洗种子3次,将种子加入至1g·L-1的无菌琼脂悬浮液中摇匀,制成种子悬浮液,用移液枪吸取定量的种子悬浮液均匀的播撒在萌发培养基中。p>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条件为:先在全黑暗组培室培养30天后,将光照周期调整为12/12hL/D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光照强度2000lx,培养温度为23±1℃。

7.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角担菌属真菌菌株或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方法在促进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ceratobasidium sp.)myyfh20,其特征在于,该菌株myyfh20于2024年10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580,分类命名为角担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担菌属真菌菌株分离自勐远玉凤花种子野外萌发形成的原球茎。

3.一种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担菌属真菌菌株与勐远玉凤花种子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促进勐远玉凤花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璐张文杰邵士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