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1837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包括吸附富集单元、出水暂存单元、高级氧化单元、控制单元、第一投药设备、第二投药设备和人工湿地单元;沿水流方向,吸附富集单元包括进水池、第一砂滤池、吸附池、第二砂滤池和出水池;出水暂存单元包括第一暂存池和第二暂存池,高级氧化单元包括处理池以及设于处理池内的搅拌器和紫外灯管;出水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暂存池连通,第一暂存池通过第一排水管将水体排入人工湿地单元;第一投药设备通过第一投药管和出水池连通,第二投药设备通过第二投药管和处理池连通;进水池通过第二出水管和第二暂存池连通,第二暂存池通过第三出水管和处理池连通,处理池通过第二排水管将水体排入人工湿地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涉及微塑料的去除,特别涉及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塑料颗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例如城市径流,空气沉积,农业活动(即利用塑料薄膜和生物固体应用),以及废水处理厂的日常排放。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污染物被逐渐关注。微塑料可以在不同环境介质发生迁移转化,破坏水体生态和土壤结构。由于微塑料体积较小,水生动植物可以通过不同营养水平的食物链摄入微塑料,使生物体遭受严重的污染迫害。此外,微塑料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作为环境中有害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载体,附着在塑料颗粒上的有毒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也有毒害作用,最终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造成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因此,必须开发有效的、可扩展的、生态友好的mps去除技术。

2、目前,国内外有效去除微塑料的方法,包括膜过滤、吸附、化学诱导混凝-絮凝-沉淀、改进氧化过程、磁分离、光解和光催化。尽管上述技术在去除mps/nps方面有效,但某些参数已成为这些去除技术的缺点,即污泥的产生、设备维护、能源消耗、低效率和二次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富集单元、出水暂存单元、高级氧化单元、控制单元、第一投药设备、第二投药设备和人工湿地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水池、第一砂滤池、吸附池、第二砂滤池和出水池并排紧邻设置,进水池的水体通过溢流进入第一砂滤池,第一砂滤池和吸附池之间的池壁距离池底一定高度构成第一过水口,第一砂滤池的水体通过第一过水口进入吸附池,吸附池的水体通过溢流进入第二砂滤池,第二砂滤池和出水池之间的池壁距离池底一定高度构成第二过水口,第二砂滤池的水体通过第二过水口进入出水池,如此进水池的水体折流流向出水池;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富集单元、出水暂存单元、高级氧化单元、控制单元、第一投药设备、第二投药设备和人工湿地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水池、第一砂滤池、吸附池、第二砂滤池和出水池并排紧邻设置,进水池的水体通过溢流进入第一砂滤池,第一砂滤池和吸附池之间的池壁距离池底一定高度构成第一过水口,第一砂滤池的水体通过第一过水口进入吸附池,吸附池的水体通过溢流进入第二砂滤池,第二砂滤池和出水池之间的池壁距离池底一定高度构成第二过水口,第二砂滤池的水体通过第二过水口进入出水池,如此进水池的水体折流流向出水池;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处均设有100~200目过滤网,以将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石英砂粒径为26~40目,所述生物炭为60~100目磁改性生物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填充前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步骤为:先将石英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敏廖运丽曹源陈玉成宋丹王冲刘邓平赵庆雯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