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614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面;以及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上设置有相对于该第一滑动面的第二滑动面;其中,该减振器利用该第一滑动面与该第二滑动面之间所构成的滑动摩擦来产生库伦阻尼。该减振器避免了弹性材料老化并保障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确保了材料种类少、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和安装便捷且在设置时的受限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对于各类产品在振动环境下性能的稳定性日益重视,各类产品自身的抗振动能力逐渐成为了产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尤其是在军工、核电和铁路等行业中,用户对于前述行业中的产品一贯有着明确的抗振动要求。

2、更为具体地,产品在振动环境下往往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需要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即构成产品的各零件和组件不得发生脱落、变形;第二方面是需要保持功能的完整性,即信号传输正常且输出精度能够符合要求。

3、为了满足前述的两个方面,现有技术中主流的减振器采用了以下的三种设置类型。第一种减振器类型是弹簧橡胶式减振器,通过将弹簧和橡胶并联而成,将减振器的一端纵向固定在需要减振的设备上,将减振器的另一端纵向固定在外部支架上,该类型的减振器也可以被称为材料阻尼式减振器;第二种减振器类型是弹簧流体式减振器,通过将弹簧和气缸或油缸并联而成,将减振器的一端纵向固定在需要减振的设备上,将减振器的另一端纵向固定在外部支架上,该类型的减振器也可以被称为流体阻尼式减振器;第三种减振器类型是弹簧钢板式减振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之间作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主体作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部分占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所间隔出的空间,所述第一滑动面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作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至少部分占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所间隔出的空间,所述第二滑动面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作延伸的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之间作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二主体作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部分占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所间隔出的空间,所述第一滑动面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作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至少部分占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所间隔出的空间,所述第二滑动面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主体作延伸的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至少部分占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所间隔出的空间,所述限位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或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单元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单元之间的间隔至少部分地暴露出所述第二滑动面并且与所暴露出的所述第二滑动面合围成滑动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第一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刘玉升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