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及其形成的压铆模具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569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及其形成的压铆模具和方法;其中多工位循环装置包括底座脱料板、转台脱料板、以及对称分布在转台脱料板中的M个工装;所述转台脱料板位于所述底座脱料板上方;所述转台脱料板中设置有M个第一通孔,所述底座脱料板中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匹配一一对应的M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定位件,且所述定位件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二通孔的底部,所述定位件的顶部设置有下压驱动件,所述下压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定位件在第一通孔内和第二通孔内移动。本申请能够实现相邻工装之间的切换,只需要在其中一个工装上进行工件处理操作,在其他工装上可以进行准备工作,提高了工件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铆工装设备的,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及其形成的压铆模具和方法


技术介绍

1、工件,例如空调面板中的钣金零件在进行螺栓压铆时,员工需要依次进行放置底盘及螺栓、单次冲压、费力拔取成品等多个动作。现有的螺栓压铆工装造成生产效率极低,又使得员工劳动强度极大。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定位镶件也容易出现产品一致性差等质量问题。

2、现有的压铆工装如上所述,只能通过增加压铆工装的方法来提高压铆效率,压铆工装在实现工件螺栓压铆过程中,需要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配合,实现压铆;若是单纯增加压铆工装,就需要同时增加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完整压铆结构,这样就会导致压铆成本显著增加,也会导致压铆工装占地面积显著增加。

3、同样的,现有的工件处理工装,尤其是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的工装,为了提高效率,均是同时通过增加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整体装置来提高合模效率,同样存在模具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相邻工装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脱料板(67)、转台脱料板(44)、以及分布在转台脱料板(44)中的M个工装;所述转台脱料板(44)位于所述底座脱料板(67)上方;M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驱动件(6)包括顶杆(61)和把手(60),所述顶杆(61)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顶杆(61)的底部与定位件(64)抵接,所述顶杆(61)的顶部连接把手(60)的一端,所述把手(60)的另一端延伸至工装外侧,所述把手(60)通过顶杆(61)带动所述定位件(64)在第一通孔内和第二通孔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脱料板(67)、转台脱料板(44)、以及分布在转台脱料板(44)中的m个工装;所述转台脱料板(44)位于所述底座脱料板(67)上方;m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驱动件(6)包括顶杆(61)和把手(60),所述顶杆(61)位于第一通孔内,所述顶杆(61)的底部与定位件(64)抵接,所述顶杆(61)的顶部连接把手(60)的一端,所述把手(60)的另一端延伸至工装外侧,所述把手(60)通过顶杆(61)带动所述定位件(64)在第一通孔内和第二通孔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1)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62),所述第二弹簧(62)嵌套在顶杆(61)外侧,且所述第二弹簧(62)的两端分别与顶杆(61)的外侧壁和第一通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相邻工装之间设置有旋转驱动件(8),所述旋转驱动件(8)包括竖直驱动件和水平驱动件,所述竖直驱动件用于带动把手(60)升降,所述水平驱动件用于推动把手(60)进行旋转。

5.一种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4)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循环装置;所述多工位循环装置包括底座脱料板(67)、转台脱料板(44)、以及对称分布在转台脱料板(44)中的m个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汇龙韩亮亮温铭波李鹏张伟毛伟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