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尤其是一种移储逆变器模块输出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户外电子产品的发展,储能移动电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近两年更是推广双向充放电型交直流变换器。户外便携电源通过逆变器将电池变换成交流电输出,满足各类日用电子产品使用。作为民用消费品,其安全性,可靠性备受重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更是可能存在过载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储逆变器模块输出短路保护电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可以输出过载短路保护,快速限制输出电流。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移储逆变器模块输出短路保护电路,输入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运放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放的正向输入端,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至mcu端,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mcu端,第二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和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运放的输出端,第三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mcu端,第三运放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三运放的输出端,第三运放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三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第三运放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地,pwm端连接至二极管组的3号引脚,二极管组的1号引脚连接至输出端,二极管组的2号引脚连接至第三运放的输出端。
4、作为优选,所述mcu端的电压为3.3v。
5、作为优选,所述pwm端通过第一二极管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以快速限制输出电流,解决软件保护的延时及可能存在失效问题,避免因实际使用短路造成对逆变模块损坏炸机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通过电流采样跟硬件比较器设定的阀值比较,响应速度快,工作原理简单可靠,保护点计算简便,准确,调节灵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储逆变器模块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入端(INV_I)分别连接至第一运放(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放(U1-B)的正向输入端,第一运放(U1-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MCU端,第一运放(U1-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运放(U1-B)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MCU端,第二运放(U1-B)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U1-A)和第二运放(U1-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运放(U1-D)的输出端,第三运放(U1-D)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MCU端,第三运放(U1-D)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第三运放(U1-D)的输出端,第三运放(U1-D)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三运放(U1-D)的反向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C1),第三运放(U1-D)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PWM端连接至二极管组(D2)的3号引脚,二极管组(D2)的1号引脚连接至输出端(INVPWM),二极管组(D2)的2号引脚连接至第三运放(U1-D)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储逆变器模块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第三运放(U1-D)的反向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储逆变器模块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入端(inv_i)分别连接至第一运放(u1-a)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放(u1-b)的正向输入端,第一运放(u1-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mcu端,第一运放(u1-a)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二运放(u1-b)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mcu端,第二运放(u1-b)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运放(u1-a)和第二运放(u1-b)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运放(u1-d)的输出端,第三运放(u1-d)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mcu端,第三运放(u1-d)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斯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