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489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包括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所述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一体化共建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或通过人行天桥、悬挑结构连接;实现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横向交织延展和竖向叠加,进一步转换成开发资源,整体上提高了车站核心区内各周围建筑功能之间的联动性能与使用效率,分散了枢纽交通的客流压力;尤其是立体共建模式,在同一建筑内将高架车站的不同功能空间进行叠加,与楼层的相邻建筑空间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创造出更具社交性和活力的城市环境,使得复合空间具备连续性和多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具体涉及一种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1、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指地铁、轻轨等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以站点为核心,在一定的步行范围内,建立商业、办公、公共服务、居住等为一体的高密度发展城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以及区域铁路的高架线路部分,其中高架型地铁车站同时作为高架轨道交通与地铁交通的重要构成。高架车站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体量,大都位于道路中或道路边绿化带内,其立体化的交通模式避免了与地面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但本身形态和周围地块的建筑之间缺乏联系,造成城市建筑功能空间的割裂。

2、一般而言,轨道交通车站核心区相对于城市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容积率、人口密度以及更高的公共交通使用率,这也使得轨道交通车站核心区的功能构成更为复杂。现有的工程项目实践成果大都集中在对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地块的衔接开发,而高架工程更多的是集中在与城市道路的路轨一体化建设,涉及高架车站与周边建筑的衔接开发模式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所述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一体化共建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或通过人行天桥、悬挑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车站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地面层、站厅层和与站台层;所述站厅层与周围建筑通过人行天桥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变形缝,在所述变形缝上铺设活动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车站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地面层、站厅层和站台层;所述地面层、站厅层和站台层分别与周围建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所述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一体化共建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或通过人行天桥、悬挑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车站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地面层、站厅层和与站台层;所述站厅层与周围建筑通过人行天桥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变形缝,在所述变形缝上铺设活动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车站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地面层、站厅层和站台层;所述地面层、站厅层和站台层分别与周围建筑一体化共建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层沿车行方向设置空间排列的车行道路;所述地面层设置成列排布的结构柱形成地面道路的车行分隔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od模式下高架车站与周围建筑的衔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周礼婷罗源周海鹰张文正李涛周言何海波朱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城市建设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