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管地源补热系统。
技术介绍
1、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表浅层土壤及水源中蓄存的地热资源,通过一定的设备和循环系统来实现供热或制冷的系统。地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供能持续稳定、高效再生的特点。目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水热型地热能利用系统、浅层地埋管换热器系统、中深层无干扰换热器系统等。其中,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可在深度2000至3000米的换热井内安装无干扰换热器,将地下深处岩土热能导出,通过专用热泵机组提升能量品位,为地面建筑供热。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点在于无冷热平衡需求、无占地需求、不取水、不需尾水回灌,但其造价相对较高,且受限于地热资源的品位。
2、现有的地源热泵系统大多基于单一深度的地热资源采集,主要应用于具有冷热需求的建筑,但在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物的热负荷较大,而冷负荷较小甚至没有冷负荷。若单独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的热源,长期运行将导致地温场热失衡,从而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这种严寒环境中,虽然中深层无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管地源补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深层地热系统(1)和浅层地热系统(2),所述中深层地热系统(1)包括地下的中深层地埋管(11)、中深层循环水泵(12)、末端循环水泵A(13)和中深层换热系统(14),所述中深层循环水泵(12)的进水端与中深层地埋管(11)连通,且在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F8,所述中深层换热系统(14)包括内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中深层循环水泵(12)的出水端连接在中深层换热系统(14)蒸发器上,且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阀门F1,所述中深层换热系统(14)另一端与末端循环水泵A(13)循环,所述中深层换热系统(14)蒸发器出水端回流到中深层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管地源补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深层地热系统(1)和浅层地热系统(2),所述中深层地热系统(1)包括地下的中深层地埋管(11)、中深层循环水泵(12)、末端循环水泵a(13)和中深层换热系统(14),所述中深层循环水泵(12)的进水端与中深层地埋管(11)连通,且在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f8,所述中深层换热系统(14)包括内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中深层循环水泵(12)的出水端连接在中深层换热系统(14)蒸发器上,且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阀门f1,所述中深层换热系统(14)另一端与末端循环水泵a(13)循环,所述中深层换热系统(14)蒸发器出水端回流到中深层地埋管(11),且在回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f2,所述中深层循环水泵(12)的输出管与中深层换热系统(14)的回流管之间还横向设置有阀门f3,所述阀门f3置于阀门f1的前端以及阀门f2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管地源补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层地埋管(21)和中深层地埋管(11)的管道底部均连接有用于回流的埋入u型接头(4),所述埋入u型接头(4)内部开设有u型通道(41),进出管道分别通过螺母与u型通道(41)的两端联通,所述埋入u型接头(4)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埋管地源补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入u型接头(4)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42),所述t型滑槽(42)底部敞开,所述t型滑槽(42)内部滑动安装有延伸板(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埋管地源补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5)截面呈t型,所述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江波,李松,董尚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