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控制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及开关控制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128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4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控制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及开关控制芯片,该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电端、电源接地端、电压采样端、开关管和栅极控制电路;电源供电端和电源接地端分别用于与受控的电源转换模块电连接;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源供电端,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源接地端,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栅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栅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压采样端,用于控制开关管关闭和开启的速度,抑制电源供电端的电压尖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栅极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管关闭和开启的速度,可以有效降低电源供电端的电压尖峰,降低了开关管所承受的电压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电路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控制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及开关控制芯片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电感开关式dcdc电路因其高效能的能量转换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源管理系统中。然而,在开关导通和关闭的瞬间,由于电路中的寄生电感和电容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开关节点处产生显著的电压尖峰。这种电压尖峰带来了诸多问题。首先,它会导致开关器件承受过高的电压应力,增加了开关器件损坏的风险,降低了电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次,电压尖峰还会引发电磁干扰(emi)问题,对周边的电子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甚至故障。

2、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通常采用简单的无源滤波电路来尝试减轻电压尖峰。例如,在开关节点处添加电容来吸收尖峰能量,但这种方法往往效果有限,而且会增加电路的损耗和体积。此外,一些传统的控制策略在应对电压尖峰时也存在不足,它们可能无法精确地控制开关切换的时刻和速度,导致尖峰抑制效果不佳。而且,现有的技术在面对复杂的负载变化和工作环境时,往往难以保持稳定的尖峰抑制性能,从而影响整个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电端、电源接地端、电压采样端、开关管和栅极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控制器、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调节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对应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接入驱动电源,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电端、电源接地端、电压采样端、开关管和栅极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控制器、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调节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对应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接入驱动电源,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二nmos管和第三n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出端和反相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对应的输出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接入驱动电源,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比较器,所述驱动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比较器用于将输入的所述运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骞海荣刘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芯朗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