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1、自动化即通过设备或机器替代手工操作完成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组装、加工等生产工序。在进行物料转移过程中对于不规则物料或尺寸较小物料需要借助相关的载具或料盘承载物料后,带动物料在自动化产线的各加工工位之间流转运输,通过单块料盘装载多个物料,可提升物料运输加工效率。
2、基于以料盘作为物料运输载体的生产加工场景,当生产线上料盘内的物料完成加工后,需要解决物料存储下料问题,以及空料盘的自动供应和反向回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自动化产线上空料盘的自动转移回传,实现了层叠空料盘自动供应、空料盘自动转移、自动收料及层叠料盘及自动下料,有效提高了物料及料盘流转效率及持续性,且具备自动校正定位功能,保证层叠料盘位置精准度的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设置在收料机平行间隔设置的传输线和回流线的末端,包括料盘转移组件、料盘搬臂及料盘循环组件,其中,所述料盘转移组件架设在收料机的传输线和回流线之间,用于将传输线上取出物料后的空料盘转移至回流线内,以便回流线反向传输空料盘;所述料盘循环组件设置在机台的侧部,料盘循环组件内并列间隔的设有收盘工位及放盘工位,收盘工位用于通过层叠的料盘存储物料,放盘工位供应层叠的空料盘;所述料盘搬臂架设在所述收盘工位及放盘工位之间,用于在两
3、优选的,所述传输线用于将装载物料后的料盘沿直线方向逐次传递至各加工工位,直至加工完成后在末端处经收料机的机械手将物料从料盘内取出至收盘工位处的料盘内,传输线上取出物料后的空料盘经料盘转移组件搬移至回流线内,回流线将空料盘反向回流传输至前端,以供再次装载待加工的物料。
4、优选的,所述料盘转移组件包括转移支板、转移气缸、转移滑座、第一感应头、升降气缸、升降座、夹盘气缸及夹盘块,其中,所述转移支板竖直设置在传输线及回流线上,并连接在收料机的机罩上;所述转移气缸水平设置在转移支板的侧部;所述转移滑座水平可滑动的连接在转移支板的侧壁上,且于转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经转移气缸驱动而来回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感应头设置在转移滑座的侧部,用于检测感应转移滑座。
5、优选的,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转移滑座的下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升降座水平设置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夹盘气缸包括两个,两个夹盘气缸间隔设置在升降座的底部,且输出端朝相反方向设置;所述夹盘块连接在夹盘气缸的输出端上,且内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槽体,用于嵌夹料盘。
6、优选的,所述料盘搬臂包括搬臂支板、搬臂气缸、搬臂滑座、第二感应头、取盘气缸、取盘升降座、第三感应头、取盘支杆及取盘吸嘴,其中,所述搬臂支板水平设置在料盘循环组件上方,并连接在机罩上;所述搬臂气缸水平设置在搬臂支板的侧部;所述搬臂滑座水平可滑动的连接在搬臂支板的侧壁上,且与搬臂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经搬臂气缸驱动而来回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感应头水平朝搬臂滑座方向设置在搬臂支板上,用于感应检测搬臂滑座。
7、优选的,所述取盘气缸竖直设置在搬臂滑座的顶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取盘升降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的连接在搬臂滑座的侧壁上,并与取盘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经取盘气缸驱动而升降运动;所述第三感应头竖直朝取盘升降座方向设置在搬臂滑座上,用于检测感应取盘升降座;所述取盘支杆包括两根,两根取盘支杆平行间隔的连接在取盘升降座上,取盘支杆上间隔设有至少两根取盘吸嘴,取盘吸嘴朝下设置,以便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固定料盘。
8、优选的,所述料盘循环组件包括收料支架、料盘传输带、限位导板、叠盘模组、叠盘滑座、叠盘托块及校正组件,其中,所述收料支架架设在机台下方,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层架体和上层架体,收料支架内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收盘工位及放盘工位;所述料盘传输带包括两个,两根料盘传输带分别设置在所述收盘工位及放盘工位处,并位于收料支架的下层架体上,且沿前后方向直线运动,用于将层叠的料盘送入或运出;所述料盘传输带的外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导板,用于导向限位层叠的料盘。
9、优选的,所述料盘传输带的内端设有叠盘模组,叠盘模组竖直设置,并向上延伸至收料支架的上层架体处;所述叠盘滑座连接在叠盘模组的输出端上,经叠盘模组驱动而升降运动;所述叠盘托块水平设置在叠盘滑座上,用于承载支撑层叠的料盘;所述校正组件设置在收盘工位处,用于在层叠料盘时限位校正料盘。
10、优选的,所述校正组件包括第一校正气缸、校正块、第二校正气缸、校正导板及校正柱;所述第一校正气缸包括两个,两个第一校正气缸间隔设置在收料支架的上层架体上,并位于上层架体后侧,且设置在收盘工位的左右两侧,第一校正气缸的输出端朝收盘工位倾斜延伸;所述校正块连接在第一校正气缸的输出端上,校正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l状限位槽体,用于从料盘相互垂直的两侧边处贴近校正;所述校正气缸设置在收料支架上层架体的前侧,且输出端朝收盘工位方向设置;所述校正导板水平设置在第二校正气缸上,校正导板上并列间隔的设有至少两条滑槽;所述校正柱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校正柱连接在第二校正气缸的输出端上,并向上穿过滑槽,第二校正气缸驱动校正柱在滑槽内前后滑动,以便从前侧校正限位料盘。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校正气缸与第二校正气缸之间还设有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感应料盘。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实现了自动化产线上空料盘的自动转移回传,实现了层叠空料盘自动供应、空料盘自动转移、自动收料及层叠料盘及自动下料,有效提高了物料及料盘流转效率及持续性,且具备自动校正定位功能,保证层叠料盘位置精准度的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
14、本技术应用于自动化产线末端的收料机内,并设置在收料机的传输线和回流线的末端,当传输线上料盘内的物料在自动化产线内完成加工后,需要将物料从料盘内取出下料,并供应空料盘至自动化产线的前端,以重新装载待加工的物料。本技术的作用在于将传输线加工完成后的取料装载并集中自动下料,同时实现了将传输线的空料盘转移至回流线上,以便回流线带动空料盘反向回流至生产线前端,进行下一次物料装载加工。具体的,本技术通过架设在传输线和回流线之间的料盘转移组件将传输线上的空料盘夹取固定后,搬移至回流线上;通过料盘循环组件以料盘内循环的方式,通过在收盘工位处以空置的料盘作为物料存储载体,传输线上的物料逐个经机械手搬移至收盘工位处的料盘,直至该料盘装载完成后,架设在收盘工位及放盘工位之间的料盘搬臂从放盘工位处取出一个空料盘,并经收盘工位处设置的校正组件进行位置限位校正后,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设置在收料机平行间隔设置的传输线和回流线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转移组件(7)、料盘搬臂(8)及料盘循环组件(9),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用于将装载物料后的料盘沿直线方向逐次传递至各加工工位,直至加工完成后在末端处经收料机的机械手将物料从料盘内取出至收盘工位(A)处的料盘内,传输线上取出物料后的空料盘经料盘转移组件(7)搬移至回流线内,回流线将空料盘反向回流传输至前端,以供再次装载待加工的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转移组件(7)包括转移支板(71)、转移气缸(72)、转移滑座(73)、第一感应头(74)、升降气缸(75)、升降座(76)、夹盘气缸(77)及夹盘块(78),其中,所述转移支板(71)竖直设置在传输线及回流线上,并连接在收料机的机罩上;所述转移气缸(72)水平设置在转移支板(71)的侧部;所述转移滑座(73)水平可滑动的连接在转移支板(71)的侧壁上,且于转移气缸(72)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75)设置在转移滑座(73)的下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升降座(76)水平设置在升降气缸(75)的输出端上;所述夹盘气缸(77)包括两个,两个夹盘气缸(77)间隔设置在升降座(76)的底部,且输出端朝相反方向设置;所述夹盘块(78)连接在夹盘气缸(77)的输出端上,且内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槽体,用于嵌夹料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搬臂(8)包括搬臂支板(81)、搬臂气缸(82)、搬臂滑座(83)、第二感应头(84)、取盘气缸(85)、取盘升降座(86)、第三感应头(87)、取盘支杆(88)及取盘吸嘴(89),其中,所述搬臂支板(81)水平设置在料盘循环组件(9)上方,并连接在机罩上;所述搬臂气缸(82)水平设置在搬臂支板(81)的侧部;所述搬臂滑座(83)水平可滑动的连接在搬臂支板(81)的侧壁上,且与搬臂气缸(82)的输出端连接,经搬臂气缸(82)驱动而来回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感应头(84)水平朝搬臂滑座(83)方向设置在搬臂支板(81)上,用于感应检测搬臂滑座(8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盘气缸(85)竖直设置在搬臂滑座(83)的顶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取盘升降座(86)沿竖直方向可滑动的连接在搬臂滑座(83)的侧壁上,并与取盘气缸(85)的输出端连接,经取盘气缸(85)驱动而升降运动;所述第三感应头(87)竖直朝取盘升降座(86)方向设置在搬臂滑座(83)上,用于检测感应取盘升降座(86);所述取盘支杆(88)包括两根,两根取盘支杆(88)平行间隔的连接在取盘升降座(86)上,取盘支杆(88)上间隔设有至少两根取盘吸嘴(89),取盘吸嘴(89)朝下设置,以便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固定料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循环组件(9)包括收料支架(91)、料盘传输带(92)、限位导板(93)、叠盘模组(94)、叠盘滑座(95)、叠盘托块(96)及校正组件,其中,所述收料支架(91)架设在机台下方,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层架体和上层架体,收料支架(91)内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收盘工位(A)及放盘工位(B);所述料盘传输带(92)包括两个,两根料盘传输带(92)分别设置在所述收盘工位(A)及放盘工位(B)处,并位于收料支架(91)的下层架体上,且沿前后方向直线运动,用于将层叠的料盘送入或运出;所述料盘传输带(92)的外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导板(93),用于导向限位层叠的料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传输带(92)的内端设有叠盘模组(94),叠盘模组(94)竖直设置,并向上延伸至收料支架(91)的上层架体处;所述叠盘滑座(95)连接在叠盘模组(94)的输出端上,经叠盘模组(94)驱动而升降运动;所述叠盘托块(96)水平设置在叠盘滑座(95)上,用于承载支撑层叠的料盘;所述校正组件设置在收盘工位(A)处,用于在层叠料盘时限位校正料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组件包括第一校正气缸(97)、校正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设置在收料机平行间隔设置的传输线和回流线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转移组件(7)、料盘搬臂(8)及料盘循环组件(9),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用于将装载物料后的料盘沿直线方向逐次传递至各加工工位,直至加工完成后在末端处经收料机的机械手将物料从料盘内取出至收盘工位(a)处的料盘内,传输线上取出物料后的空料盘经料盘转移组件(7)搬移至回流线内,回流线将空料盘反向回流传输至前端,以供再次装载待加工的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转移组件(7)包括转移支板(71)、转移气缸(72)、转移滑座(73)、第一感应头(74)、升降气缸(75)、升降座(76)、夹盘气缸(77)及夹盘块(78),其中,所述转移支板(71)竖直设置在传输线及回流线上,并连接在收料机的机罩上;所述转移气缸(72)水平设置在转移支板(71)的侧部;所述转移滑座(73)水平可滑动的连接在转移支板(71)的侧壁上,且于转移气缸(72)的输出端连接,经转移气缸(72)驱动而来回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感应头(74)设置在转移滑座(73)的侧部,用于检测感应转移滑座(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75)设置在转移滑座(73)的下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升降座(76)水平设置在升降气缸(75)的输出端上;所述夹盘气缸(77)包括两个,两个夹盘气缸(77)间隔设置在升降座(76)的底部,且输出端朝相反方向设置;所述夹盘块(78)连接在夹盘气缸(77)的输出端上,且内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槽体,用于嵌夹料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搬臂(8)包括搬臂支板(81)、搬臂气缸(82)、搬臂滑座(83)、第二感应头(84)、取盘气缸(85)、取盘升降座(86)、第三感应头(87)、取盘支杆(88)及取盘吸嘴(89),其中,所述搬臂支板(81)水平设置在料盘循环组件(9)上方,并连接在机罩上;所述搬臂气缸(82)水平设置在搬臂支板(81)的侧部;所述搬臂滑座(83)水平可滑动的连接在搬臂支板(81)的侧壁上,且与搬臂气缸(82)的输出端连接,经搬臂气缸(82)驱动而来回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感应头(84)水平朝搬臂滑座(83)方向设置在搬臂支板(81)上,用于感应检测搬臂滑座(8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叠料的储料和料盘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盘气缸(85)竖直设置在搬臂滑座(83)的顶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取盘升降座(86)沿竖直方向可滑动的连接在搬臂滑座(83)的侧壁上,并与取盘气缸(85)的输出端连接,经取盘气缸(85)驱动而升降运动;所述第三感应头(87)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木生,张剑青,李兵,陈朝武,谭建辉,黄志勇,黄伟,姚绍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