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流补油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属于冶金生产设备维修维护工艺装备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1、现有真空泵加油及排油方法为,补(换)油工具为手摇油泵与手推车,按照7.5炉/天的生产产能计算,每周需补油(7.5×90÷2+7.5×25)×7=3675升,每班需安排3人进行补油作业,1天三班就是9人工,人工耗用量大且劳动强度大。排油为用小桶接然后装入大油桶推到指定地点,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量减少人工参与,显著提高补油效率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包括布置在泵厂房内的多台真空泵,所述的自流补油系统还包括高位储油装置、补油输送机构和排油回收组件,补油输送机构的进油端与高位储油装置连接,补油输送机构的出油端分别与各台真空泵连接,各台真空泵排出的油料通过布置在相应真空泵外侧地基上的排油回收组件回收。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包括布置在泵厂房内的多台真空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流补油系统还包括高位储油装置、补油输送机构和排油回收组件,补油输送机构的进油端与高位储油装置连接,补油输送机构的出油端分别与各台真空泵(1)连接,各台真空泵(1)排出的油料通过布置在相应真空泵外侧地基上的排油回收组件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油回收组件包括排油收集沟(2)、集油坑(3)和油料回收泵(4),在各台真空泵排油口的地基上均分别布置有与集油坑(3)连通的排油收集沟(2),集油坑(3)布置在泵厂房内的规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包括布置在泵厂房内的多台真空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流补油系统还包括高位储油装置、补油输送机构和排油回收组件,补油输送机构的进油端与高位储油装置连接,补油输送机构的出油端分别与各台真空泵(1)连接,各台真空泵(1)排出的油料通过布置在相应真空泵外侧地基上的排油回收组件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油回收组件包括排油收集沟(2)、集油坑(3)和油料回收泵(4),在各台真空泵排油口的地基上均分别布置有与集油坑(3)连通的排油收集沟(2),集油坑(3)布置在泵厂房内的规定位置处,汇集至集油坑(3)内的油料通过油料回收泵(4)抽离集油坑(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油收集沟(2)由布置在各台真空泵排油口地基上的槽钢构成,排油回收组件还包括储存油桶(5),油料回收泵(4)的油料输出端与储油桶(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高位储油装置包括储油罐(6)和承重支撑结构,储油罐(6)通过承重支撑结构布置在泵厂房的规定位置处,补油输送机构的进油端与储油罐(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储油罐(6)的顶部设置有人孔(7)、通气管(8)、注油口(9)和雷达液位计(10),在储油罐(6)的一端设置有c型联通管式液位计(11),在储油罐(6)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12)、排污口(13)和罐体鞍座(14),储油罐(6)通过罐体鞍座(14)布置在承重支撑结构上,人孔(7)通过人孔盖(15)可拆卸的封闭,补油输送机构的进油端与出油口(12)连接,排污口(13)通过排污截止阀(16)开启或关闭,注油口(9)通过法兰与外部的注油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海绵钛真空泵的自流补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承重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彪,王跃峰,谭克忠,李定华,邱刚,赵锡龙,周天文,李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