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体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6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竿体的连接结构,它具有底竿、倒数第2节竿和倒数第3节竿;其中,底竿在竿底侧端部具有第1竿体支承机构,倒数第2节竿可相对上述底竿内自由抽出、插入地连接于上述底竿的梢尖侧,并在竿底侧端部具有第2竿体支承机构,倒数第3节竿可相对上述倒数第2节竿内自由抽出、插入地连接于上述倒数第2节竿的梢尖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抽出方式相互连接各连接着的竿体的连接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在收起状态或延伸状态,相互连接固定特定的各竿体,并且适用于通过改变竿整体长度进行垂钓的相应钓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抽出方式的钓竿,其多个筒状的竿体可以从梢尖侧的竿体顺次插入竿底侧的竿体内。垂钓时,顺次将各竿体从梢尖侧抽出并且嵌合固定形成一根竿体后进行使用。而收起时,将梢尖侧的竿体顺次收入竿底侧的竿体内形成紧凑的状态。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抽出方式的钓竿在改变竿整体的长度进行垂钓上进行了努力。努力后改进得到的钓竿例如装配有底竿和倒数第2节竿,其中底竿在梢尖侧端部内周面具有嵌合凹部,而倒数第2节竿在竿底侧端部外周面具有第1嵌合凸部并在纵长方向中央附近的外周面具有第2嵌合凸部。因此,该种钓竿中,连接底竿的梢尖侧的倒数第2节竿在抽出梢尖侧的状态(以下称“延伸状态”)下,将嵌合凹部与第1嵌合凸部嵌合,而倒数第2节竿插入底竿内的状态(以下称“收起状态”)下,也可以将嵌合凹部与第2嵌合凸部嵌合(参照特开2000-262189号公报(第1~第2栏,图1,图2))。于是底竿和倒数第2节竿在“延伸状态”、“收起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都可以相互嵌合固定,而且可以根据实际状况改变钓竿整体的长度来进行垂钓。这种现有技术中的钓竿中,收容在底竿内的倒数第2节竿的轴方向长度表现为“延伸状态”和“收起状态”的长度的差(以下称“可调长度”)。亦即,底竿的轴方向长度左右着可调长度。一般地,底竿配置了将渔线轮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其梢尖侧的周面的渔线轮座,并且在竿底侧端部装设了用于钓鱼人握持的把手部分等,因此其轴方向的长度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由于规定了底竿的轴方向的长度,从而可调长度的设计的自由度也降低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调整钓竿整体的长度实现很好地垂钓操作的钓竿中应用的,用于提高其可调长度的自由度的竿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专利技术1的连接结构,它装配有底竿、倒数第2节竿和倒数第3节竿;其中,底竿在竿底侧端部具有第1竿体支承机构,倒数第2节竿可相对上述底竿内自由抽出插入地连接于上述底竿的梢尖侧,并在竿底侧端部具有第2竿体支承机构,倒数第3节竿可相对上述倒数第2节竿内自由抽出插入地连接于上述倒数第2节竿的梢尖侧。这3根竿体,在将倒数第3节竿、倒数第2节竿顺次完全抽出到底竿的梢尖侧的延伸状态和顺次将底竿完全收容到底竿的内部的收起状态下都可以相互连接固定,各状态下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首先,在延伸状态,倒数第2节竿抽出到底竿的梢尖侧,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外周面和底竿的梢尖侧内周面嵌合。而且倒数第3节竿的竿底侧端部外周面和倒数第2节竿的梢尖侧端部内周面也嵌合。因此,在规定位于各梢尖侧的竿体的防脱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竿体实现连接固定。另一方面,倒数第3节竿自梢尖侧收容到倒数第2节竿内,倒数第3节竿的竿底侧端部到达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时,倒数第3节竿的竿底侧端部由倒数第2节竿的第2竿体支承机构支承。第2竿体支承机构支承的倒数第3节竿和倒数第2节竿则都自梢尖侧收容到底竿内。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到达底竿的竿底侧端部时,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由底竿的第1竿体支承机构支承(收起状态)。这样,该竿体的连接结构中不论处于延伸状态还是收起状态,都可以相互连接固定竿体。特别地,通过倒数第2节竿,可调长度不受底竿的轴方向长度的限制,从而提高了自由度。专利技术2的连接结构为专利技术1的结构,第2竿体支承机构是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的底塞。该底塞具有收容凹腔,为收容并支承倒数第3节竿的竿底侧端部而在梢尖侧开口,同时为了限制倒数第3节竿通过竿底侧而使竿底侧闭塞收容凹腔。倒数第3节竿收容到倒数第2节竿的操作时,倒数第3节竿的竿底侧端部由底塞的开口收容并支承到该收容凹腔。收容凹腔在竿底侧闭塞,倒数第3节竿不会通过底塞而突出竿底侧。因此,在倒数第3节竿的收起的同时,倒数第2节竿也一定收容到底竿内。专利技术3的连接结构为专利技术1或专利技术2的结构,第1竿体支承机构是装卸自由地安装在底竿的竿底侧端部的尾塞。该尾塞具有用于收容并支承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的在梢尖侧开口的收容凹腔。倒数第2节竿收容到底竿的操作时,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自尾塞的开口收容并支承在其收容凹腔。专利技术4的连接结构为专利技术1~3的任意一种结构,倒数第2节竿的轴方向长度比底竿的轴方向长度短,倒数第3节竿的轴方向长度比底竿的轴方向长度长。通过设定该竿体的轴方向长度,在收起状态时倒数第2节竿则完全收容到底竿内。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底竿1~倒数第3节竿3的收起状态图。图3是图1的底竿1~倒数第3节竿3正在收起状态的表示图。图4是图1的底竿1~倒数第3节竿的延伸状态的表示图。图5是底塞11的变形例的表示图。图6是涉及变形例的尾塞20和底塞21的表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钓竿包括底竿1、倒数第2节竿、倒数第3节竿、中间竿4以及梢尖竿5,其中底竿1具有能将渔线R装卸自由的安装在周面的渔线轮座6,倒数第2节竿、倒数第3节竿、中间竿4以及梢尖竿5则以抽出的方式顺次连接于底竿1的梢尖侧。底竿1~梢尖竿5是将炭素纤维或玻璃纤维等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到的预浸渍材构成的前端细的渐缩的筒状部件,倒数第2节竿2~梢尖竿5自梢尖侧开始顺次插入竿底侧的竿体的内部,并自由地抽出、插入。将倒数第2节竿2~梢尖竿5向梢尖侧抽出时,各竿体的位于梢尖侧的竿体的竿底侧端部外周面和位于竿底侧的竿体的梢尖侧端部内周面相互嵌入,这样可以防止自梢尖侧抽出,而且固定了相互之间的连接。特别地,如后面所述,倒数第3节竿3~底竿1不论处于延伸状态还是收起状态,都可以相互连接固定。另外,倒数第3节竿3的梢尖侧的周面形成用于将从渔线轮R引出的钓鱼线L导入竿体内部的钓鱼线导入口7,钓鱼线导向8以在轴方向覆盖该钓鱼线导入口7的状态安装。从该钓鱼线导入口7导入的钓鱼线L穿过倒数第3节竿3~梢尖竿5的内部的钓鱼线通路。因此,它从安装在梢尖竿5的梢尖侧端部的顶部导向9导出到外部。本实施方式中,竿体数设了5根,但竿体数可以任意设定,并不限于这个数。接下来详细说明底竿1~倒数第3节竿3的连接构造。如图2~图4所示,底竿1~倒数第3节竿3是分别呈一定的前端细的渐缩的筒状体。竿体数为3的情况下,倒数第3节竿3在轴方向上的长度最长。倒数第2节竿2在轴方向的长度最短,比底竿1的轴方向的长度短。例如,底竿1的在轴方向的长度设为50~70cm时,倒数第2节竿2在轴方向上的长度为20~30cm左右,倒数第3节竿3在轴方向上的长度则在100~140cm左右。该底竿1的竿底侧端部装卸自由地安装了尾塞10。该尾塞10以嵌合式、旋拧式等人们所熟知的方式安装在底竿1上。采用旋拧式时,底竿1的竿底侧端部内周面形成螺纹槽也可以。该尾塞10的梢尖侧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底竿1的竿底侧端部内,该尾塞内部则成为朝向梢尖侧开口的收容凹腔。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可以从梢尖侧插入该收容凹腔内并且嵌合(参照图2)。该尾塞10整个都可以由橡胶材构成,它还可以由硬脂合成树脂等形成。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竿体的连接结构,它具有底竿、倒数第2节竿和倒数第3节竿;其中,底竿在竿底侧端部具有第1竿体支承机构,倒数第2节竿可相对上述底竿内自由抽出、插入地连接于上述底竿的梢尖侧,并在竿底侧端部具有第2竿体支承机构,倒数第3节竿可相对上述倒数第2节竿内自由抽出、插入地连接于上述倒数第2节竿的梢尖侧。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竿体的连接结构,其特征为上述第2竿体支承机构是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上述倒数第2节竿的竿底侧端部的底塞,上述底塞具有收容凹腔,为了收容和支承上述倒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圣比古谷口一真盐谷幸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