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育种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稻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引起的,为仅次于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水稻第四大病害。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而分蘖末期至抽穗前期对细条病最为敏感,水稻发病后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40-60%,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2、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然而对细条病抗性基因的挖掘及育种应用进展较为滞后,主要是缺乏高抗品种,目前已报道的抗性种质有acc8558、dp3、carolinacold select等10个,均为国外野生稻种质,研究人员利用上述种质开展了细条病抗性位点的研究,目前报道的抗性qtl有40余个,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在6.82-39.01%之间,效应较大的有qbls-5-1(39.01%),qblsr-11-1(36.3%),多数为微效qtl,而其中克隆到的抗性基因仅有6个,其中隐性抗病基因qblsr5a被定位至第5染色体的30kb区间内,部分研究人员证实xa5为qblsr5a的候选基因,其编码一个保守的转录因子tf11a的小γ亚基,该基因的rnai株系的抗病相关基因上调表达,从而调控对细条病的抗性;然而,有研究表明qblsr5a所在区间的ospgip4基因过表达后,其编码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上调,可增强感病品种中花11的细条病抗性,该基因也可能是qblsr5a的候选基因;隐性抗病qtl bls1被定位,并
3、目前定位到的细条病抗性qtl大多数是在野生稻种质中定位的,而利用自然群体的定位研究较少,目前利用gwas检测到的相关抗性位点累计94个,然而对相关位点的精细定位工作仍尚未进行,对自然群体中的抗性位点的挖掘还不充分,且利用gwas获得的细条病抗性位点应用到育种实践中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首次发现一个新的细条病抗性位点qbls8.1,并获得了该位点的优异单倍型,并基于该位点开发kasp分子标记、应用以及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方法。
2、具体而言,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首先,本申请提供了一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检测的kasp引物组,该引物组由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n no.1-seq in no.3所示的引物组成。
4、其次,本申请提供了上述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n no.1-seq in no.3所示的引物组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检测或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5、即以目标水稻植株的叶片dna为模板dna,以seq id no.1、seq id no.2作为的上游引物,以seq id no.3作为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读取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如使利用tecan infinite m1000酶标仪读取);接着利用在线软件snpdecoder(http://www.snpway.com/snpdecoder/)解析转换荧光信号,若扩增产物发出绿色荧光(fam),则其携带“g”等位基因,若扩增产物发出蓝色荧光(hex),则其携带“t”等位基因,判断携带“g”等位基因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高于携带“t”等位基因的水稻。
6、进一步而言,上述pcr扩增体系如下:5μl的2×parms master mix,0.15μl浓度为0.1μm/ml的引物seq id no.1,0.15μl浓度为0.1μm/ml的引物seq id no.2,0.4μl浓度为0.1μm/ml的引物seq id no.3,dna模版10-100ng,ddh2o补足至10μl;
7、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15min;94℃变性20s,65-57℃(-0.8℃/cycle)退火1min,循环10次;94℃退火20s,57℃延伸1min,循环32次;pcr扩增产物于4℃保存。
8、第三,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9、1)以携带qbls8.1t位点的水稻作为受体,携带qbls8.1g位点的水稻(如扬香1b)作为供体,进行杂交,获得f1代;
10、2)将f1代与受体水稻回交,获得bc1f1代;bc1f1代中选择携带qbls8.1g位点的品种作为bc2f1代;
11、3)将bc2f1代自交,在自交后代中选择携带qbls8.1g位点的单株(即qbls8.1g纯合基因型)作为bc2f2代;
12、4)将bc2f2代自交,在自交后代中选择携带qbls8.1g位点的单株(即qbls8.1g纯合基因型)作为bc2f3代,即获得细条病抗性提高的水稻品种,所获得的bc2f3代较受体显著提高了细条病抗性。该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qbls8.1g导入到骨干亲本中,提高受体亲本衍生品系的细条病抗性。
13、上述步骤1)中,“携带qbls8.1t位点的水稻、携带qbls8.1g位点的水稻”分别是指:以目标水稻植株的叶片dna为模板dna,以seq id no.1、seq id no.2作为上游引物,以seqid no.3作为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读取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若扩增产物发出绿色荧光(fam),则其携带“g”等位基因,所对应水稻品种即为携带qbls8.1g位点的水稻;若扩增产物发出蓝色荧光(hex),则其携带“t”等位基因,所对应水稻品种即为携带qbls8.1t位点的水稻。
14、上述步骤-2)-4)中,“选择携带qbls8.1g位点”是指:以目标水稻植株的叶片dna为模板dna,以seq id no.1、seq id no.2作为目标水稻材料的上游引物,以seq id no.3作为共同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读取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接着利用在线软件snpdecoder(http://www.snpway.com/snpdecoder/)解析转换荧光信号,得到清晰直观的分型图,并根据颜色不同,输出基因型结果,携带抗病s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检测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由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N NO.1-SEQ IN NO.3所示的引物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组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检测或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是指,以目标水稻植株的叶片DNA为模板DNA,以所述引物组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读取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若扩增产物发出绿色荧光,则其携带G等位基因;若扩增产物发出蓝色荧光,则其携带T等位基因,判断携带G等位基因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高于携带T等位基因的水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CR扩增是指:
5.一种提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检测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组由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n no.1-seq in no.3所示的引物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组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检测或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是指,以目标水稻植株的叶片dna为模板dna,以所述引物组为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菊,李爱宏,肖宁,蔡跃,余玲,吴云雨,陈梓春,时薇,朱书豪,高鹏,王志平,潘存红,季红娟,李育红,黄年生,张小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