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116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0:58
本技术属于空调换热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针对现有的虽然可以通过管路对液态冷媒进行输送,但是进行安装时管路不便于与外部的器件管道进行连接,较为不便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设置有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设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分配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三个用于对冷媒输送的输送管,三个输送管的一端均贯穿热交换器的一侧,通过安装机构便于与外部器件管道进行连接安装,通过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在与外部器件的管道与安装头连接时可以形成双重密封,避免出现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置,现有的空调产品基本上都是冷暖两用的。制冷和制热时,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承担不同功能。制冷时,室内机为蒸发器,室外机为冷凝器;制热时,室内机为冷凝器,室外机为蒸发器。同一个换热器既要做蒸发器又要做冷凝器。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22016964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包括分配器、第一单向阀、毛细管、第二单向阀,所述热交的换热流路平均分配为n条,n取值为2--6,所述分配器通过n条管路分别与热交的n条换热流路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连接在分配器入口管路上,所述热交的n条换热流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条支路,所在毛细管与单向阀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毛细管连接于一条支路和第二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于两条支路之间。通过将热交换器的分流结构优化,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特别是提高了制热效果,同时降低了冷媒的铜管内流动阻力,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

3、该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包括热交换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7)内设置有第二管道(10)、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3),所述热交换器(7)的一侧设有分配管(2),所述分配管(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分配管(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三个用于对冷媒输送的输送管(15),三个输送管(15)的一端均贯穿热交换器(7)的一侧,三个输送管(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配管(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毛细管(3),所述毛细管(3)的一端贯穿热交换器(7)的一侧并与第二管道(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包括热交换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7)内设置有第二管道(10)、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3),所述热交换器(7)的一侧设有分配管(2),所述分配管(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分配管(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三个用于对冷媒输送的输送管(15),三个输送管(15)的一端均贯穿热交换器(7)的一侧,三个输送管(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配管(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毛细管(3),所述毛细管(3)的一端贯穿热交换器(7)的一侧并与第二管道(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热交换器(7)的一侧设有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管道(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四个第六管道(14),四个第六管道(14)的一端均贯穿热交换器(7)的一侧,四个第六管道(1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管道(10)、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和第五管道(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配管(2)上设置有单向阀(4),所述第一管道(6)上设置有电磁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外机热交自适应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有便于外部器件管道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丽林丹姜林荃杜秀婷陈玉贵邓行
申请(专利权)人:马斯特环境技术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