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仓储系统及货物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078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仓储系统及货物搬运装置,多个货架,相邻货架之间形成巷道,相邻货架的同一高度位置设置有行走轨道,所述货物搬运装置包括母车,所述母车的车体沿巷道延伸方向的侧部设置有第一行走机构,车体还设有升降带机构,所述升降带机构连接载货台,载货台上设置有取放货机构,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用于沿所述行走轨道在巷道内运动,以带动所述载货台移动至目标位置取放货;所述母车的车体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载货台的空间,所述母车能够通过所述升降带机构将所述载货台提升至所述空间内,以使得所述载货台的载货平面不低于所述行走轨道所在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仓储系统货架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仓储,具体涉及一种仓储系统及货物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当前的基于货架的货物搬运装置中,包括有母车,母车通过升降带连接载货台,母车和载货台设置在相邻货架之间的巷道中,母车能够沿货架的巷道延伸方向行走,载货台设置取放货机构以实现取放货,工作时,载货台一直位于母车下方,在升降带的作用下进行升降以到达不同层的货位,为了提高货物转运的效率,在货架不同层处设置多个货物搬运装置,采用此种方式时,由于载货台一直在母车下方工作,母车所在的货架层的货位无法进行取放货,导致上部存储空间浪费,且货物搬运装置整体占用的高度空间较大,在货位布置时除考虑存储货物占用高度之外还需考虑货物搬运装置高度,进一步导致了仓储空间无法被有效利用,降低了货架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仓储系统及货物搬运装置,提高了货架货位的利用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车的车体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形成与载货台相匹配且用于容纳载货台的空间,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均设有第一行走机构,第一车体通过第一升降带机构连接载货台的一侧,第二车体通过第二升降带机构连接载货台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巷道内设置有货物搬运装置,相应的,相邻巷道之间设置有换巷轨道,换巷轨道连接在相邻巷道的行走轨道的同侧端部,换巷轨道为曲线型轨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车的车体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之间形成与载货台相匹配且用于容纳载货台的空间,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均设有第一行走机构,第一车体通过第一升降带机构连接载货台的一侧,第二车体通过第二升降带机构连接载货台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巷道内设置有货物搬运装置,相应的,相邻巷道之间设置有换巷轨道,换巷轨道连接在相邻巷道的行走轨道的同侧端部,换巷轨道为曲线型轨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带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车体外端部的第一卷扬轮,第一卷扬轮与安装在第一车体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第一卷扬轮上缠绕有第一升降带,第一升降带绕过第一车体内端顶部设置的导向轮后向下延伸,其活动端与载货台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采用位于第一卷扬轮内侧的第一转动驱动件,第一转动驱动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卷扬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带机构包括位于第二车体外端部第二卷扬轮,第二卷扬轮与安装在第二车体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第二卷扬轮上缠绕有第二升降带,第二升降带绕过第二车体内端顶部设置的导向轮后向下延伸,其活动端与载货台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采用位于第二卷扬轮内侧的第二转动驱动件,第二转动驱动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卷扬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有至少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贻弓刘鹏沈长鹏吴耀华张小艺
申请(专利权)人: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