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金属粉体技术

技术编号:440077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金属粉体。一种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先将金属粉体加入到偶联剂溶液中,分散均匀;然后,加入改性剂溶液,分散均匀;最后,升温至40‑80℃,以350‑500rpm转速搅拌条件下保温反应2‑4h,降至室温,分离金属粉体,烘干,得表面改性的金属粉体。其中,改性剂选自氨基硅油、二亚苄基山梨糖醇及通式X‑R‑Y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X、Y独立地表示氢原子、‑SH、‑COOH或‑NH<subgt;2</subgt;,且X、Y不同时表示氢原子,R独立地表示C6‑C18烃基或C6‑C10取代/未取代的芳基。该种改性方法适用于各类金属粉体,改性均一性好,改性后粉体的球形度显著提高,具有更佳的流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应提供一种经前述方法改性得到的改性金属粉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金属粉体


技术介绍

1、金属粉体在粉末冶金、导电胶和导电浆料、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导热涂料、金属漆、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金属粉体在这些领域应用时通常需要进行表面改性,在粉体表面包覆一层有机物以形成一定的黏结性或与有机溶剂、基体形成较好的相容性,否则金属粉体难以形成具有所需使用性能的制品。

2、传统工业上使用的金属粉体改性方法主要有两类:

3、1)干法粉体改性,干法粉体改性工艺多针对对粉体形貌要求不高的非金属矿物粉体,包括高速混合、搅拌、球磨、气流磨等等,然而,这些工艺应用于金属粉体改性时却会由于金属粉体的比重高、硬度高或有延展性、不耐氧化等特点,导致在改性过程中引入杂质、金属粉体变形与氧化、包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出现;

4、2)湿法粉体改性,一般是用改性剂溶液对金属粉体进行改性处理,该类方法多存在改性效率低、流程长、改性剂利用率低、定量性差、人工操作不稳定等问题,不适用于规模化连续化生产等问题;比如,相关技术cn116206799a公开了一种微米银包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偶联剂溶液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20g/L;步骤S2,改性剂溶液中改性剂浓度为20g/L、分散剂的浓度5g/L,加入的改性剂溶液与步骤S1偶联剂溶液的体积比为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偶联剂溶液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20g/l;步骤s2,改性剂溶液中改性剂浓度为20g/l、分散剂的浓度5g/l,加入的改性剂溶液与步骤s1偶联剂溶液的体积比为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无水乙醇或乙醇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王露云徐岩刘成孙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