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059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属于生态浮岛技术领域。该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载体,所述漂浮载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鸟立木桩,所述引鸟立木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仿鸟模型,所述引鸟立木桩的底部通过设置弹簧一连接有牵拉浮杆,所述漂浮载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流槽,所述漂浮载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培载体。该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在牵拉浮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配合限位仓、挤压块、受力板、弹簧二、扭簧杆一、引流槽、阻挡板和通过口,即可阻挡水直接流入距离最近的栽培载体,使得水较为均匀的流入各个栽培载体,保持了各个栽培载体的补给效率,使得装置更加易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岛,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1、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而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由人工设计建造的漂浮在水面上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栖息、繁衍的生物生态设施。

2、根据公示的一种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公开号:cn114651741b),包括:浮岛模块、引鸟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引鸟模块与监测模块设在浮岛模块至上,监测模块设在浮岛的左右两侧;所述浮岛模块包括漂浮载体和栽培载体,栽培载体前后对称间隔均匀安装在漂浮载体上,上述申请文件中通过牵拉浮杆上开设的携水槽进行取水,取上的水通过引流槽置于栽培载体内补给水份,但是该装置在补给水份时,置于引流槽内的水优先进入靠近牵拉浮杆的栽培载体内,从而影响了其他栽培载体的补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离牵拉浮杆一侧的栽培载体,其补水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能够提高栽培载体整体的补水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载体(100),所述漂浮载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鸟立木桩(200),所述引鸟立木桩(2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仿鸟模型(300),所述引鸟立木桩(200)的底部通过设置弹簧一(400)连接有牵拉浮杆(500),所述漂浮载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流槽(600),所述漂浮载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培载体(700),所述引流槽(600)和栽培载体(700)之间开设有通过口(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二(902)的一端与所述牵拉浮杆(500)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包括漂浮载体(100),所述漂浮载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鸟立木桩(200),所述引鸟立木桩(2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仿鸟模型(300),所述引鸟立木桩(200)的底部通过设置弹簧一(400)连接有牵拉浮杆(500),所述漂浮载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流槽(600),所述漂浮载体(1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栽培载体(700),所述引流槽(600)和栽培载体(700)之间开设有通过口(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二(902)的一端与所述牵拉浮杆(50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902)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块(90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906)位于所述通过口(800)的前端位置,所述阻挡板(906)与所述引流槽(600)的内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湿地鸟类习性研究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60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1000),所述过滤组件(1000)包括固定杆(1001),所述扭簧杆一(90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一(1002),所述转动盘一(1002)的外侧通过设置扭簧块(1003)连接有动力杆(1004),所述固定杆(1001)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005),所述传动杆(10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二(1006),所述转动盘二(100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受力杆(1007),所述传动杆(10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盘(1008),所述限位盘(1008)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星烁袁静芳张昊楠邢圆周大庆刘晓曼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