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颈椎复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
技术介绍
1、下颈椎,是指除了寰枢椎之外的其他颈椎,其在解剖上具有相似的结构。下颈椎在外伤等原因下发生脱位时,常发生后方关节突的脱位和“绞锁”。这种严重的损伤往往伴随着高位截瘫,需要立即手术复位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由于无法从前路复位后方脱位绞锁的关节突,需要首先实施后路手术解锁,再实施前路手术固定。如果能单纯从前路完成解锁和复位,将会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我们传统的颈椎前方椎体撑开器很难实现单纯前路的椎体复位,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使用的椎体撑开器的平行撑开机构位于撑开器的尾端,由于椎体钉较长,力臂长,就容易导致椎体钉呈“八字型”,即椎体的撑开程度远远小于撑开机构的程度,距离更远的后方关节突结构就更难撑开。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已有研究者通过对椎体钉采用“倒八字撑开法”去抵消传统椎体撑开器的弊端,但这需要相对复杂的手术技术且存在一定的失败率。临床上急需一种前路撑开复位器来辅助从单纯前路复位脱位的下颈椎。
2、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杆(1)、复位套筒(5)、撑开器(2)和椎间隙撑开板(4),所述钳杆(1)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椎体钉(7)的复位套筒(5),所述复位套筒(5)前端固定有椎间隙撑开板(4),所述钳杆(1)后端设置有握持部(6),两根所述复位套筒(5)之间设置有可以起撑开作用的撑开器(2),所述复位套筒(5)与撑开器(2)构成铰接关系,使两所述复位套筒(5)之间形成双侧铰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套筒(5)内部完全贯穿,与钳杆(1)平行且不共轴线设置在钳杆(1)前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杆(1)、复位套筒(5)、撑开器(2)和椎间隙撑开板(4),所述钳杆(1)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椎体钉(7)的复位套筒(5),所述复位套筒(5)前端固定有椎间隙撑开板(4),所述钳杆(1)后端设置有握持部(6),两根所述复位套筒(5)之间设置有可以起撑开作用的撑开器(2),所述复位套筒(5)与撑开器(2)构成铰接关系,使两所述复位套筒(5)之间形成双侧铰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套筒(5)内部完全贯穿,与钳杆(1)平行且不共轴线设置在钳杆(1)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套筒(5)与椎间隙撑开板(4)呈165-175°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颈椎脱位前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2)包括第一撑开杆(201)、第二撑开杆(202)、旋钮(203)和旋钉(204),所述第一撑开杆(201)与第二撑开器(2)构成套接关系,所述第一撑开杆(201)与第二撑开器(2)可以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撑开杆(201)上设置有旋钮(203),所述旋钮(203)穿过第一撑开杆(201)侧壁,所述旋钮(203)位于第一撑开杆(20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螺帽(2031),位于第一撑开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珺,李姗姗,崔琳,李剑,廖冬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