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修正带,特别是涉及一种静音修正带。
技术介绍
1、修正带作为一种现代办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用品,由于其具有修正快又干净、修改表面平整光滑、环保无毒等优点,其正逐步替代传统涂改液而成为当今主流的修正产品。现有修正带的款式较多样,如方形、圆形、笔形等不同造型,其中笔形修正带因纤巧、易于握持等优点深受中小学生的青睐。
2、传统的可伸缩笔形修正带,通常采用扭簧结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510484605.7,一种弹簧按压式笔形修正带,其包括壳体、压嘴和带体卷放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壳体内设有芯板,带体卷放装置和压嘴安装在芯板上,第一壳体上固定安装有扭簧,扭簧的第一臂与芯板固定连接配合,第二臂沿芯板背向伸出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且芯板上开设有供扭簧第二臂的端部滑动的滑动轨道,滑动轨道内具有供扭簧第二臂的端部固定限固于上的限位块,芯板上安装有控制芯板移动的,并使扭簧的第二臂限固在限位块上或与限位块相脱离的按钮,上述按钮的部分部位伸出上述壳体的第二端外。使用者只需轻轻按压按钮即可实现压嘴伸出或回缩,无需采用压嘴帽,使用操作较为方便,并具有结构简易,设计合理的优点。
3、上述结构的修正带虽然可以实现使用需求:按压按钮使得压嘴伸出,即可固定使用,再次按压按钮时,压嘴缩回壳体内,但是因芯板与壳体的剧烈碰撞会产生较大噪音,不方便于安静环境的使用需求。
4、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3、一种静音修正带,包括壳体、压嘴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带芯,所述压嘴和所述带芯一体式或者装配式连接在一起,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压嘴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一端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轴向滑动的按压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导向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上的控制杆以及套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导向件相连接的弹簧,所述控制杆的上端部与所述按压件相连接,下端部穿过所述导向件并与所述带芯的上端部构成推动配合;
4、所述导向件沿轴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控制杆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控制杆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导向件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导向齿,所述第一导向齿包括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驱动所述控制杆转动第一棘齿部和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限制所述控制杆转动且对所述控制杆进行定位的第二棘齿部。
5、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控制杆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二导向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杆的上下两端部,所述第一导向齿和所述第二导向齿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孔的上下两端部,所述第二导向齿包括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驱动所述控制杆转动第三棘齿部和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限制限位件转动并对限位件进行定位第四棘齿部。
6、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呈同轴贴合在所述控制杆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且均各自沿所述控制杆的径向均匀排列。
7、优选地,第一导向齿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齿呈同轴贴合在所述贯穿孔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向齿和所述第二导向齿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且均各自沿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均匀排列。
8、优选地,以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按压机构带动所述带芯和所述压嘴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供所述按压件上下移动的通孔,所述下课题的下端部设置有供所述压嘴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出咀口。
9、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带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u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带芯之间的底板和竖立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两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将二者扣合连接的第一扣合单元,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将二者扣合连接的第二扣合单元。
10、优选地,所述底板向远离两所述立板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向下延伸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带芯的两侧,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底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扣件,所述带芯对应所述第三扣件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扣件相适配的第三扣槽,以通过所述第三扣件和所述第三扣槽、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以及所述底板将所述带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一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从对应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外侧,设置在所述带芯上的收放带装置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且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通槽上。
12、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按压件按压时带动控制杆沿壳体进行轴向移动,且当控制杆上的第一定位件和导向件上的第一棘齿部接触时,随着控制杆的继续移动,当第一定位件与第二棘齿部接触时,控制杆被限制继续移动,第一棘齿部便于控制杆配合而使得控制杆发生转动,第二棘齿部便于配合控制杆并限制控制杆转动且对控制杆进行定位,以实现推动带芯和压嘴向下移动,并实现压嘴的固定伸出;随后再次按压按压件时,控制杆将再次发生转动,使压嘴的回缩,由于在按压件按压及复位过程中,控制杆始终与按压件保持接触状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控制杆仅在弹性力作用下自动回弹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音修正带,包括壳体、压嘴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带芯,所述压嘴和所述带芯一体式或者装配式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压嘴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一端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轴向滑动的按压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导向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上的控制杆以及套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导向件相连接的弹簧,所述控制杆的上端部与所述按压件相连接,下端部穿过所述导向件并与所述带芯的上端部构成推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控制杆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二导向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杆的上下两端部,所述第一导向齿和所述第二导向齿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孔的上下两端部,所述第二导向齿包括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驱动所述控制杆转动第三棘齿部和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限制限位件转动并对限位件进行定位第四棘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呈同轴贴合在所述控制杆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齿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齿呈同轴贴合在所述贯穿孔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向齿和所述第二导向齿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且均各自沿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均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按压机构带动所述带芯和所述压嘴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部设置有供所述按压件上下移动的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部设置有供所述压嘴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出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带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U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带芯之间的底板和竖立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两所述立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之间均对应设置有将二者扣合连接的第一扣合单元,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将二者扣合连接的第二扣合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向远离两所述立板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向下延伸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带芯的两侧,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底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扣件,所述带芯对应所述第三扣件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扣件相适配的第三扣槽,以通过所述第三扣件和所述第三扣槽、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以及所述底板将所述带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从对应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外侧,设置在所述带芯上的收放带装置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且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通槽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修正带,包括壳体、压嘴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带芯,所述压嘴和所述带芯一体式或者装配式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压嘴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一端穿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轴向滑动的按压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导向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上的控制杆以及套设在所述控制杆的外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导向件相连接的弹簧,所述控制杆的上端部与所述按压件相连接,下端部穿过所述导向件并与所述带芯的上端部构成推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用于限制所述控制杆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二导向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杆的上下两端部,所述第一导向齿和所述第二导向齿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孔的上下两端部,所述第二导向齿包括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驱动所述控制杆转动第三棘齿部和用于配合所述控制杆并限制限位件转动并对限位件进行定位第四棘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所述第二定位件呈同轴贴合在所述控制杆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且均各自沿所述控制杆的径向均匀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齿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齿呈同轴贴合在所述贯穿孔的侧面,所述第一导向齿和所述第二导向齿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且均各自沿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均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修正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航,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一扬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