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969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包括:翅片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翅片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翅片板设置有多个气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相邻两个翅片板间隔设置,使得进入气流孔的气体不能继续沿高度方向直接进入相邻的气流孔,而是会向周围扩散进入气体流道中,导致形成多个独立的气流段,每段气流再进入气流孔时均会产生入口效应,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


技术介绍

1、交变流动热功转换系统包括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制冷机、热声发动机及热声制冷机等,具有效率高、可靠性高、结构紧凑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军事、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交变流动换热器作为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传热效果的优劣对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交变流动交变流动换热器主要采用传统的翅片式换热结构和管束式换热结构。

2、但是,由于气体侧的换热系数比液相载热流体的换热系数小一个量级以上,导致交变流动换热器的气体侧换热温差较大,进一步影响系统换热效率及整机性能。现有的提升换热效果的措施包括增加换热面积或减小水力直径等,然而当前的交变流动换热器气体侧面积已达极限,水力直径已接近最佳值,进一步减小会增加阻力损失,不能提升整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变流动换热器的气体侧换热方式不佳且效果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包括:

3、翅片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翅片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翅片板设置有多个气流孔。

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翅片板之间,且所述隔板与所述翅片板部分重叠,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板上的所述气流孔所在的区域产生间隔,所述隔板的内侧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与所述气流孔连通。

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相邻两个翅片板之间的气流孔一一对应。

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之间的气流孔交错设置。

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相邻两个翅片板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翅片板的内侧端连接。

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所述翅片板与所述隔板均为环状结构,多个所述气流孔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翅片板的内侧;所述隔板的外侧端位于所述翅片板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翅片板的外侧端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液相载热流体流道,用于载热流体的流动。

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所述气流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翅片板的径向平行。

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翅片板外侧的部分形成载热流体侧的强化翅片。

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0.5-5mm。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变流动换热器,还包括套筒和多个圆管,所述翅片板沿轴向设置在每个所述圆管中,多个所述气流孔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翅片板上,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上的所述气流孔交错设置。

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通过将相邻两个翅片板间隔设置,相对于传统方案而言,本专利技术进入气流孔的气体不能继续沿高度方向直接进入相邻的气流孔,而是会向周围扩散,导致形成多个独立的气流段,每段气流再进入气流孔时均会产生入口效应,入口效应使得每次气流进入新的气流孔时,传热系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传热效率,有助于快速均匀化流体的温度分布,减少温度梯度的不均匀性,入口效应还会促使流体在入口附近产生更多的湍流,增强了流体与换热表面之间的接触,进一步增强了传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2),所述隔板(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翅片板(1)之间,且所述隔板(2)与所述翅片板(1)部分重叠,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板(1)上的所述气流孔(8)所在的区域产生间隔,所述隔板(2)的内侧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1)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气体流道(3),所述气体流道(3)与所述气流孔(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翅片板(1)之间的气流孔(8)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1)之间的气流孔(8)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翅片板(1)之间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翅片板(1)的内侧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板(1)与所述隔板(2)均为环状结构,多个所述气流孔(8)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翅片板(1)的内侧;所述隔板(2)的外侧端位于所述翅片板(1)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与所述翅片板(1)的外侧端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液相载热流体流道(5),用于载热流体的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孔(8)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翅片板(1)的径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位于所述翅片板(1)外侧的部分形成载热流体侧的强化翅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的厚度0.5-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6)和多个圆管(7),所述翅片板(1)沿轴向设置在每个所述圆管(7)中,多个所述气流孔(8)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翅片板(1)上,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1)上的所述气流孔(8)交错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2),所述隔板(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翅片板(1)之间,且所述隔板(2)与所述翅片板(1)部分重叠,能够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板(1)上的所述气流孔(8)所在的区域产生间隔,所述隔板(2)的内侧端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1)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气体流道(3),所述气体流道(3)与所述气流孔(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翅片板(1)之间的气流孔(8)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板(1)之间的气流孔(8)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翅片板(1)之间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翅片板(1)的内侧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变流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板(1)与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剑英颜馨语孙岩雷安佰锋滕广罗二仓陈燕燕吴张华张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