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屋面改造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屋面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966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改造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中,屋面改造结构包括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第一模块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温隔热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第一扣件;第二模块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保护层、第二保温隔热层、第二防水层和第四保护层;第四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第二扣件;第一模块构件与第二模块构件拼接形成模块组件,且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扣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拼接后得到的模块组件用于改造屋面,现场施工人员只需将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拼接起来,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复杂性,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屋面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旧建筑改造项目中,屋面系统的更新是提升建筑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平改坡和坡屋面改造是最常见的改造形式;其中,坡屋面改造通常涉及多个独立的施工步骤,包括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和保护层的分别施工,这不仅耗时,而且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屋面改造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屋面改造方式存在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屋面改造结构,包括:

3、第一模块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温隔热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第一扣件;

4、第二模块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保护层、第二保温隔热层、第二防水层和第四保护层;所述第四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第二扣件;

5、所述第一模块构件与所述第二模块构件拼接形成模块组件,且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扣接。

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扣件向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扣件的端部折弯形成卡槽,所述第二扣件向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扣件的端部折弯形成折弯段,所述折弯段卡入所述卡槽内以实现扣接。

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温隔热层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汽层;所述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温隔热层之间还设有第二隔汽层。

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和第一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设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水层包括第二防水透气膜和第二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设于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

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和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均包括层叠的纺粘聚乙烯层和聚丙稀膜层;和/或,

10、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三保护层和所述第四保护层采用压型钢板制作而成;和/或,

11、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和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均采用ept防水卷材制作而成;和/或,

12、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温隔热层采用岩棉或玻璃棉材料制作而成;和/或,

13、第一复合防水层和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的厚度范围为1mm~2mm;和/或,

14、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第二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范围为40mm~60mm。

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所述第二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三保护层配合,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配合;所述第二防水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配合;所述第四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防水层,所述第四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配合。

1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设有第三扣件,所述第四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扣件的一端设有第四扣件;所述模块组件之间可用于拼接形成改造屋面;相邻的两个模块组件,其中一个模块组件的第三扣件与另一个模块组件的第四扣件扣接;所述第三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扣件与所述第一扣件的结构相同。

1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还包括导水结构,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有所述导水结构,所述第四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有所述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上设有导水槽。

1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还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以及所述光伏组件还设于所述第四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和/或,

19、所述导水结构上设有弧形部,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弧形部的一侧。

2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所述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与相邻的导水结构连接,所述导水结构沿所述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与所述第一保护层或所述第三保护层之间设有间隙。

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拼接后得到的模块组件形成改造屋面,其中第一模块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温隔热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保护层,第二模块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保护层、第二保温隔热层、第二防水层和第四保护层,确保了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具有满足要求的结构强度、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以及第二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第一扣件,第四保护层的一端设有第二扣件,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通过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扣接后,拼接形成模块组件,使得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快捷。施工前可以预先在工厂中制造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现场施工人员只需将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拼接,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复杂性,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施工难度;且预制的第一模块构件和第二模块构件可以在生产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每个模块在到达施工现场之前都符合标准,进而确保了屋面改造的施工质量;另外,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设计减少了现场焊接或固定所需的时间和劳动,进而缩短了屋面改造的施工时间,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向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扣件的端部折弯形成卡槽,所述第二扣件向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扣件的端部折弯形成折弯段,所述折弯段卡入所述卡槽内以实现扣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温隔热层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汽层;所述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温隔热层之间还设有第二隔汽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和第一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设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水层包括第二防水透气膜和第二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设于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和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均包括层叠的纺粘聚乙烯层和聚丙稀膜层;和/或,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所述第二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三保护层配合,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配合;所述第二防水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配合;所述第四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二防水层,所述第四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配合。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设有第三扣件,所述第四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扣件的一端设有第四扣件;所述模块组件之间可用于拼接形成改造屋面;相邻的两个模块组件,其中一个模块组件的第三扣件与另一个模块组件的第四扣件扣接;所述第三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扣件与所述第一扣件的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水结构,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有所述导水结构,所述第四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有所述导水结构,所述导水结构上设有导水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以及所述光伏组件还设于所述第四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和/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若干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所述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与相邻的导水结构连接,所述导水结构沿所述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柔性晶硅太阳能电池与所述第一保护层或所述第三保护层之间设有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向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扣件的端部折弯形成卡槽,所述第二扣件向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扣件的端部折弯形成折弯段,所述折弯段卡入所述卡槽内以实现扣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第一保温隔热层之间还设有第一隔汽层;所述第二保护层、第二保温隔热层之间还设有第二隔汽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和第一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复合防水层设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远离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水层包括第二防水透气膜和第二复合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复合防水层设于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远离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和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均包括层叠的纺粘聚乙烯层和聚丙稀膜层;和/或,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所述第二保护层靠近所述第一模块构件的一端缩进于所述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靠近所述第二模块构件的一端突出于所述第三保护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勤文胡咏嘉谭嘉敏廖锦周梁才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