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经历胸腹部手术、心肺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患者。术后由于麻醉作用、长期卧床、术后疼痛等原因,患者的肺功能通常会显著降低,容易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恢复患者的肺活量和呼吸功能是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传统的术后肺活量训练通常通过使用简单的呼吸训练器来完成,这些装置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主动呼吸来增加肺活量。虽然这些装置对呼吸训练有所帮助,但由于缺乏对训练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细调节,患者在训练中的不适感和疲劳感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持续性和效果。此外,传统训练装置通常无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训练强度调整,导致康复效果因人而异,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解决传统的术后肺活量训练通常通过使用简单的呼吸训练器来完成,缺乏对训练强度调节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一(3),所述固定圈一(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轴一(5),所述调节轴一(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扇叶(6),所述调节扇叶(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轴二(7),所述调节轴二(7)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固定圈二(8),所述调节轴一(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轴三(9),所述调节轴三(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所述进气管(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壳(11),所述调节轴三(9)的外壁设置在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一(3),所述固定圈一(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轴一(5),所述调节轴一(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扇叶(6),所述调节扇叶(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轴二(7),所述调节轴二(7)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固定圈二(8),所述调节轴一(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轴三(9),所述调节轴三(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所述进气管(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壳(11),所述调节轴三(9)的外壁设置在连接壳(11)的内部,所述进气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12),所述进气管(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20),所述垫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吹气囊(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固定壳(1201),所述固定壳(1201)的外壁固定连接在进气管(2)的外壁,所述连接壳(11)的外壁滑动连接在固定壳(1201)的内部,所述连接壳(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205),所述移动板(120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04),所述螺纹杆(1204)转动连接在固定壳(1201)的内部,所述螺纹杆(12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202),所述转动轴(1202)的外壁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转动轴(12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1203),所述移动板(120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的外壁滑动连接在固定壳(1201)的内部,所述固定架(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底端设置有转轮(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后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16),所述固定板一(16)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7),所述转轮(15)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滑槽(17)的内部,所述进气管(2)的上侧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回流组件(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术后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娇娇,刘晓姣,杨依,万晓蓉,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三峡大学附属中心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