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洒液入口对置的吸收装置以及腈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849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洒液入口对置的吸收装置以及腈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装置可以满足氨的吸收率最大化,减少氨的穿透。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和以预定的垂直间距沿着所述吸收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层设置的多个喷洒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喷洒装置各自独立地包括喷洒液入口、与所述喷洒液入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喷洒管、与所述第一喷洒管流体连通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喷洒管向其两侧延伸的多个第二喷洒管、与所述第二喷洒管流体连通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喷洒管向其两侧延伸的多个第三喷洒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喷洒管末端且与其流体连通的喷嘴,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吸收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横切所述吸收装置而获得横截面时,所述多个喷洒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多个喷洒装置中的另一个的选自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和第三喷洒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基本上重合,并且所述一个喷洒装置与所述另一个喷洒装置的喷洒液入口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吸收,更具体涉及一种喷洒液入口对置的吸收装置以及腈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氨化或氨氧化法生成相应地腈类的工艺路线,为使得烃类等原料气尽量转化,一般原料气氨均为过量,即氨与原料气烃类摩尔比大于1,如丙烯氨氧化中,氨比(氨与丙烯摩尔比)为1.10-1.35,芳烃氨氧化中,氨比(氨与芳烃摩尔比)为4-8,因此,反应器出口尾气中一定含有未反应的氨。一方面如丙烯腈生产工艺中,反应气体中丙烯腈等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聚合,另一方面即便有少量未反应氨的逃逸也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氨化或氨氧化工艺中,都需要利用吸收装置(一般称为氨吸收塔或急冷塔)用酸或水将气相中的未反应氨去除,这个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负荷也不断提高,装置大型化、规模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装置负荷越高,相对而言,包括氨吸收塔在内的设备也同步越大。已知的是,在氨吸收塔中,循环液(喷洒液)经喷洒装置散布于氨吸收塔内,与含氨气体逆向接触而吸收,达到去除气相中的剩余氨的目的。

3、专利cn105425849通过对氨吸收塔流出物中ph值,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和以预定的垂直间距沿着所述吸收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层设置的多个(比如2-10个,优选4-8个)喷洒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喷洒装置各自独立地包括喷洒液入口、与所述喷洒液入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喷洒管、与所述第一喷洒管流体连通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喷洒管向其两侧延伸的多个(比如10-26个,优选12-22个)第二喷洒管、与所述第二喷洒管流体连通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喷洒管向其两侧延伸的多个(比如4-26个,优选6-22个)第三喷洒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喷洒管末端且与其流体连通的喷嘴,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吸收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横切所述吸收装置而获得横截面时,所述多个喷洒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多个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和以预定的垂直间距沿着所述吸收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分层设置的多个(比如2-10个,优选4-8个)喷洒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喷洒装置各自独立地包括喷洒液入口、与所述喷洒液入口流体连通的第一喷洒管、与所述第一喷洒管流体连通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喷洒管向其两侧延伸的多个(比如10-26个,优选12-22个)第二喷洒管、与所述第二喷洒管流体连通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喷洒管向其两侧延伸的多个(比如4-26个,优选6-22个)第三喷洒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喷洒管末端且与其流体连通的喷嘴,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吸收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横切所述吸收装置而获得横截面时,所述多个喷洒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多个喷洒装置中的另一个的选自第一喷洒管、第二喷洒管和第三喷洒管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全部)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基本上重合,并且所述一个喷洒装置与所述另一个喷洒装置的喷洒液入口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18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喷洒管垂直于所述第一喷洒管向其相对两侧沿水平方向基本上平行延伸,和/或,所述多个第三喷洒管垂直于所述第二喷洒管向其相对两侧沿水平方向基本上平行延伸。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喷洒管的内径为160-480mm(优选200-450mm),长度为4500-11500mm(优选4800-10500mm),和/或,所述多个第二喷洒管彼此相同或不同,内径各自独立地为30-150mm(优选40-120mm),长度各自独立地为1200-5750mm(优选1800-5250mm),和/或,所述多个第三喷洒管彼此相同或不同,内径各自独立地为10-60mm(优选15-50mm),长度各自独立地为160-325mm(优选175-300mm)。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中所述喷嘴彼此相同或不同,内径(指的是喷嘴出口)各自独立地为3-20mm(优选6-14mm),旋转室的直径各自独立地为10.0-55.0mm(优选为13.0-45.0mm),喷洒角度各自独立地为65-120°(优选70-100°mm)。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喷洒管上,相邻两个第二喷洒管的水平间距为640-1300mm(优选700-1200mm),和/或,在同一个所述第二喷洒管上,相邻两个第三喷洒管的水平间距为320-650mm(优选350-600mm),和/或,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喷洒管上,一个第二喷洒管上的任意一个第三喷洒管的末端与另一个相邻第二喷洒管上的任意一个第三喷洒管的末端的直线距离m不小于32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乐吴粮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