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循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硬化地面(如水泥、沥青路面)增加了雨水的径流量,减少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导致暴雨时大量雨水径流,造成城市内涝,因此目前为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暴雨时城市内涝,以及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通常会在城市公园中增设雨水循环设备对雨水收集、储存再利用;
2、但现有的雨水循环设备中,用于收集输送雨水的管道直径大多是恒定的,无法根据降雨量的大小,对管道的直径进行调整,这种恒定直径的管道在使用时,具体会出现以下问题:若管道直径较大,降雨量较小时,雨水会在管道中缓慢流动,增加了雨水中杂质沉淀在管道内底部的概率,容易增加管道堵塞的风险;若当管道直径小,降雨量较大时,此时管道无法及时对雨水进行输送收集,降低了设备对雨水收集的及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降雨量的大小,对环形通道输水直径进行调节的公园雨水循环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包括道路(1)、弃流池(2)、过滤箱(3)、蓄水箱(5),所述弃流池(2)与过滤箱(3)之间固定连通有管体(4),所述弃流池(2)内设置有过滤组件(7),所述弃流池(2)上密封贯穿并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上设置有驱动组件(9),所述管体(4)内设置有调节组件(10),所述过滤箱(3)与管体(4)之间共同设置有提速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机构包括开设在弃流池(2)上的放置腔(715),所述放置腔(715)设有两个,且转杆(710)上端均密封贯穿弃流池(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包括道路(1)、弃流池(2)、过滤箱(3)、蓄水箱(5),所述弃流池(2)与过滤箱(3)之间固定连通有管体(4),所述弃流池(2)内设置有过滤组件(7),所述弃流池(2)上密封贯穿并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上设置有驱动组件(9),所述管体(4)内设置有调节组件(10),所述过滤箱(3)与管体(4)之间共同设置有提速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机构包括开设在弃流池(2)上的放置腔(715),所述放置腔(715)设有两个,且转杆(710)上端均密封贯穿弃流池(2)并延伸至相应放置腔(715)内,所述弃流池(2)内开设有滑槽(716),所述滑槽(716)设有两个,且两个滑槽(716)均与相应的放置腔(71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弃流池(2)内侧壁上的多个限位杆(73),下方两个所述限位杆(73)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浮板一(74),上方两个所述限位杆(73)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浮板二(75),且浮板一(74)与浮板二(75)的一端均滑动安装在相应的滑槽(716)上,所述浮板一(74)与浮板二(75)上均固定安装有齿条杆(77),两个所述螺纹杆(78)上均固定安装有与相应齿条杆(77)相配合的不完全齿轮(79),所述弃流池(2)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板(76),所述限位板(76)设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固定安装在弃流池(2)内的截污挂篮(72),所述弃流池(2)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件一(94),所述截污挂篮(72)下端固定安装有弹簧件二(95),所述弹簧件一(94)与弹簧件二(95)上均固定安装有清洁刮板(96),所述转轴(8)上固定安装有偏心轮(93),所述转轴(8)上固定安装有水轮(92),所述截污挂篮(72)与弃流池(2)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引流板(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分别开设在两个驱动筒(106)内的环形滑槽(108),两个所述环形滑槽(108)上均滑动安装有滑杆,且滑杆设有两个,相应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均共同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07),两个所述固定筒(107)内均固定安装有呈环形均匀分布的限位块(1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公园雨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部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钊,王雅,谭天,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凤凰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