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827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6
本技术提供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所述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封闭套,所述封闭套的内部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定位棒。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具有通过设置散热圈,当电池棒长时间工作频繁充放电产生较大热量时,导热片得以对壳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吸纳,进而通过导热柱传递至散热圈内部,此时散热圈得以将热量快速的排放至壳体的外部,从而达到了壳体内部热量的排放效果,即达到了电池棒内部热量快速排放的效果,使得避免了电池棒温度过高时工作效率极大降低的问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池棒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目前市面上的电池中的极芯均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其具体制作方法为在隔膜两侧分别插入正极片和负极片,形成“隔膜包裹负极,负极包裹正极”的结构。但具有该结构的极芯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电压和容量的要求,并且由于热量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即电池的能量密度过低,此外,当前采用并联方式的电芯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电压和容量的要求,在电池制作完后需要进行分容测阻工序确定电池的容量和电压电阻,将容量、电压、电阻相近的电池配成一组,再由pack工序进行装配。如此延长了电池的生产周期,造成电池的生产成本增加,并且降低了电芯的利用率。

2、在现有的技术中,如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18351667u的“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其中包括极芯,极芯的两侧均分别形成有正极耳和负极耳;当多个所述极芯堆叠连接时,沿多个所述极芯的堆叠方向,位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的所述极芯的正极耳形成为所述电池的正极耳;位于所述电池的第二端的所述极芯的负极耳形成为所述电池的负极耳;位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正极极耳(2),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封闭套(3),所述封闭套(3)的内部设置有负极极耳(4),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定位棒(5),所述定位棒(5)的外部固定套接有负极片(6),所述负极片(6)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绝缘隔膜(7),所述绝缘隔膜(7)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正极片(8),所述壳体(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导热片(9),所述导热片(9)的顶部开设有排气槽(10),所述导热片(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柱(11),所述壳体(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散热圈(12),所述散热圈(12)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散热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正极极耳(2),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封闭套(3),所述封闭套(3)的内部设置有负极极耳(4),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定位棒(5),所述定位棒(5)的外部固定套接有负极片(6),所述负极片(6)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绝缘隔膜(7),所述绝缘隔膜(7)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正极片(8),所述壳体(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导热片(9),所述导热片(9)的顶部开设有排气槽(10),所述导热片(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柱(11),所述壳体(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散热圈(12),所述散热圈(12)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散热片(13),所述封闭套(3)的内部设置有安全机构(14),所述壳体(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导热块(15),所述正极极耳(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圈(12)的材质与导热片(9)的材质相同,且散热圈(12)的材质为金属铜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车高能电池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伟赵以恒崔玉峰秦道红刘小村纪文娟任娟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