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垃圾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传统的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将建筑垃圾制备为再生微粉更加高效,且污染性低,再生微粉加工时,需要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分离,但现有装置具有缺陷,例如在公告号为“cn 113814159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包括支架、机体、进料斗、排料斗,所述机体底面焊接在支架顶部表面,所述进料斗底端安装在机体靠近右端的顶部,所述排料斗右端倾斜固定在机体左侧表面。所述进料斗包括壳体、推动机构、过滤板,所述推动机构分别安装在壳体左右两侧的内壁,所述过滤板左右两端的底面靠在推动机构上表面。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弹块、框架、活动腔、推杆、推板、排料口,所述框架右侧面与弹块左侧表面相连接,所述活动腔由上往下凹陷在框架上表面,所述推杆底端垂直固定在活动腔内底部,所述推板底面与推杆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排料口分别贯穿框架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件(1),所述壳体件(1)内部设置有用于分离粉料的分离件(3),且壳体件(1)上设置有进料件(2),所述进料件(2)内部形成沿预设路径输送粉料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的出料端处于分离件(3)的上方,且输送通道的进料端处于壳体件(1)的上方,所述进料件(2)包括多个锥形罩(24),多个所述锥形罩(24)沿输送通道上下堆叠依次设置,且锥形罩(24)顶部敞开形成锥形腔(25),所述锥形罩(24)底部形成底孔(26),所述底孔(26)与锥形腔(25)连通,且底孔(26)直径小于锥形腔(25)的直径。
2.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件(1),所述壳体件(1)内部设置有用于分离粉料的分离件(3),且壳体件(1)上设置有进料件(2),所述进料件(2)内部形成沿预设路径输送粉料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的出料端处于分离件(3)的上方,且输送通道的进料端处于壳体件(1)的上方,所述进料件(2)包括多个锥形罩(24),多个所述锥形罩(24)沿输送通道上下堆叠依次设置,且锥形罩(24)顶部敞开形成锥形腔(25),所述锥形罩(24)底部形成底孔(26),所述底孔(26)与锥形腔(25)连通,且底孔(26)直径小于锥形腔(25)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锥形罩(24)之间转动连接有绞龙(27),多个所述绞龙(2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8),且多个绞龙(27)处于输送通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件(2)包括进料管(21),所述输送通道形成于进料管(21)的内部,且进料管(21)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9),所述第一电机(29)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2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21)的进料端固定连接有导料斗(22),所述导料斗(22)内部形成导料腔(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分离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10),所述第二连接杆(210)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11),所述搅拌杆(211)和第二连接杆(210)均处于导料腔(23)的内部。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小芳,王启波,杨蒙蒙,陆鹏,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