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771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3
本技术涉及干变高压线圈技术领域,公开了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外框架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接座,所述内接座的上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外框架与活动盖板之间设置有便于组合的固定组件。该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通过设置有第一密封层、第二密封层、连接座、限位拉杆、外接杆和限位套圈,增强活动盖板与外框架之间的牢固性,优化结构之间的灵活度,方便后续对结构快速拆卸进行检测维修,解决的是分接引线端子采用包裹性结构进行全面覆盖,但结构固定化不方便对内部零件进行拆卸更换,后续维修成本较高,且拆卸时间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干变高压线圈,具体为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


技术介绍

1、干式变压器线圈是安装在干式变压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铜或铝导线绕成线圈,用于调节电压和传递电能,当电流通过变压器时,铁芯的磁场会感应线圈中的电流,使其产生电势差,电能在线圈中产生磁场,在铁芯中形成磁通量,而磁通量的变化又会在另一组线圈中感应出电势差,从而将电能传递到输出端。

2、目前分接引线端子采用包裹性结构进行全面覆盖,但结构固定化不方便对内部零件进行拆卸更换,后续维修成本较高,且拆卸时间较长。

3、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分接引线端子采用包裹性结构进行全面覆盖,但结构固定化不方便对内部零件进行拆卸更换,后续维修成本较高,且拆卸时间较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包括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4),所述外框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接座(14),所述内接座(14)的上方设置有底座(11),所述外框架(1)与活动盖板(4)之间设置有便于组合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杆(17)的外侧插合连接有限位套圈(3),所述限位套圈(3)的侧壁与限位拉杆(15)的外侧贴合连接,所述外接杆(17)关于外框架(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包括外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顶部设置有活动盖板(4),所述外框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接座(14),所述内接座(14)的上方设置有底座(11),所述外框架(1)与活动盖板(4)之间设置有便于组合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杆(17)的外侧插合连接有限位套圈(3),所述限位套圈(3)的侧壁与限位拉杆(15)的外侧贴合连接,所述外接杆(17)关于外框架(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8),所述底座(11)的底部插合连接在连接槽(18)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分别位于内接座(14)的两侧,所述底座(1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横板(21),所述横板(2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干变高压线圈分接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陈鹏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耐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