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768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3
本技术涉及森林病虫防害治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支撑杆、安装座、防护外壳、控制中枢和诱虫灯,支撑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顶部设置有控制中枢,防护外壳上设置有诱虫灯,还包括有限位架、夹持板和第一弹性件,防护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上滑动式设置有多个夹持板,夹持板与限位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当需要将病虫尸体清理时,向上拉动夹持板使其与防护外壳脱离接触,再将收集筒从防护外壳底部取下即可,从而便于快速清理病虫尸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森林病虫防害治理,且公开了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1、森林病虫防害,也称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措施。其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2、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21390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设备,包括集虫筒,所述集虫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铰接有用于固定集虫筒的紧固组件。上述专利虽然通过连接筒内部擦拭海绵的作用下,还能够对诱虫灯的表面进行清理,避免了诱虫灯表面会粘附大量的病虫,但在需要对病虫尸体清理时,因为病虫通过杀虫剂灭杀和手动灭杀在集虫筒内部,故清理时先要将集虫筒拆卸下来,由于集虫筒通过固定板、卡箍、螺栓和螺母等固定,进而使得拆卸难度加大,从而无法快速将病虫尸体清理。

3、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快速清理病虫尸体的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专利需要对病虫尸体清理时,因为病虫通过杀虫剂灭杀和手动灭杀在集虫筒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1)、支撑杆(2)、安装座(3)、防护外壳(301)、控制中枢(302)、诱虫灯(4)、混液箱(5)、第一安装架(6)、水泵(7)、第一输液管(8)、分流管(9)、第二输液管(10)和出液管(11),支撑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上安装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置有防护外壳(301),防护外壳(301)顶部设置有控制中枢(302),防护外壳(301)上设置有诱虫灯(4),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混液箱(5),支撑杆(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6),第一安装架(6)上安装有水泵(7),控制中枢(302)与水泵(7)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1)、支撑杆(2)、安装座(3)、防护外壳(301)、控制中枢(302)、诱虫灯(4)、混液箱(5)、第一安装架(6)、水泵(7)、第一输液管(8)、分流管(9)、第二输液管(10)和出液管(11),支撑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上安装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置有防护外壳(301),防护外壳(301)顶部设置有控制中枢(302),防护外壳(301)上设置有诱虫灯(4),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混液箱(5),支撑杆(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6),第一安装架(6)上安装有水泵(7),控制中枢(302)与水泵(7)电连接,水泵(7)顶部连接且连通有第一输液管(8),防护外壳(301)上设置有分流管(9),第一输液管(8)与分流管(9)连通,分流管(9)上连接且连通多根第二输液管(10),第二输液管(10)上连接且连通有出液管(11),防护外壳(301)上固定连接定位架(12),定位架(12)将出液管(11)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限位架(13)、夹持板(14)和第一弹性件(15),防护外壳(301)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3),限位架(13)上滑动式设置有多个夹持板(14),夹持板(14)与限位架(1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森林病虫防害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放置台(16)和光伏板(17),支撑杆(2)上安装有放置台(16),放置台(16)上转动式设置有光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丽胡勐鸿吕寻戴小芬李宗德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