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盖结构及配电箱。
技术介绍
1、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柜体中或屏幅上。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
2、为了满足配电箱的防护等级,配电箱通常会设置有面盖。在现有的配电箱中,面盖和柜体通常通过一根转动轴转动连接,在需要对配电箱内元器件进行操作时,面盖一般采用向柜体一侧翻转的方式开启。然而,现有的这种面盖开合方式,其面盖开合的角度范围有限,无法实现面盖的多方位翻转,如此,使得配电箱仅能够适用于特定场景下,对于配电箱的使用场景具有较大局限,不利于配电箱的多场景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盖结构及配电箱,该翻盖结构及配电箱能够增加面盖的自由度,使得面盖能够实现多方位翻转,提高了安装有该翻盖结构的配电箱的多场景适用性,且便于用户对柜体内元器件进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座(10)、第二连接座(20)和连接臂(30);所述连接臂(3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座(10)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10)用于与配电箱的面盖(200)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座(20)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柜体(3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0)包括用于与所述面盖(200)固定的第一本体(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支座(12),所述第一支座(1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1);所述连接臂(3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座(10)、第二连接座(20)和连接臂(30);所述连接臂(3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座(10)转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10)用于与配电箱的面盖(200)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座(20)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柜体(3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10)包括用于与所述面盖(200)固定的第一本体(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支座(12),所述第一支座(1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21);所述连接臂(3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0)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31),所述翻盖结构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内的第一转动轴(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2)包括两个,两所述第一支座(12)呈间隔设置,所述连接臂(3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0)的一端位于两所述第一支座(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2)上设有第一配合结构,所述连接臂(3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外形适配的第二配合结构,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座(10)相对所述连接臂(30)径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销(51)和设于所述第一支座(12)上的第一插销孔(122);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为设于所述连接臂(3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0)的一端的第二配合件(32),所述第一固定销(51)用于穿设于所述第一插销孔(122)内,且所述第一固定销(51)的部分外壁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件(32)限位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座(10)相对所述连接臂(30)径向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3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配合件(32)分别分布于所述连接臂(3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0)的一端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上且与所述第一支座(12)并排设置的第一配合件(81);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为设于所述连接臂(3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10)的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强,叶心凌,李强,许天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智能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