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一种备受推广和选择的出行工具,新能源汽车是利用其它能源来代替普通的能源作为驱动的动力,而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是使用电力来作为驱动的源泉,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时,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而充电时使用的充电枪则需要电线来连接。
2、但现有技术中,目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使用过程中,随着新能源设备功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电线的载流量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导致电缆的电阻会产生较大的电压降,降低能源传输效率,且当电流增大时,电芯内部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更多的气体,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对整体的电缆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就需要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使用过程中,随着新能源设备功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电线的载流量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导致电缆的电阻会产生较大的电压降,降低能源传输效率,且当电流增大时,电芯内部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更多的气体,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对整体的电缆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包括流通腔体,其等分等距安装在电缆耐磨保护套的外部,用于在内部产生加压气体时,使得气体从其边侧表面环绕开设的排风腔道散出;
3、电流检测传感器,其等分安装在内防护层的内部,用于配合温度检测传感器实时对电缆所产生的电流
4、动态调节组件,其形成多组环绕设置在流通腔体的内部,用于在产生加压气体时,主动形成泄压和通风降温作业;
5、载流量动态自适应调节组件,其设置为多组,并位于外护壳端的内部安装设置,用于根据电流大小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形成自适应对内置导体的调节作业;
6、绞合外芯,其安装在内屏蔽层的内部,并形成绞合间隙,在绞合间隙中填充纳米银颗粒,使得纳米银颗粒和绞合外芯在制作工艺中形成复合设置,用于和内芯形成导体设置。
7、优选的,所述载流量动态自适应调节组件包括有:
8、记忆金属块、接触端、第一卡合件和转动架,所述记忆金属块的侧端连接有高效导热杆,所述高效导热杆依次通过多组接触导杆头和内屏蔽层形成接触,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底部安装设置应力弹簧,所述第一卡合件通过应力弹簧位于转动架的内部形成转动调节。
9、优选的,所述转动架的侧端一体成型有勾角,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前端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在作业后和勾角形成接触,所述第二卡合件的侧端一体成型有转动环节,所述转动环节的内部安装设置转动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转动环节的侧端一体成型有端面,所述端面的表面上紧固连接有触发抵杆,所述触发抵杆的底部安装设置滑动超导体,所述滑动超导体滑动贯穿内屏蔽层和绞合外芯形成活动接触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滑动超导体的侧端连接设置弹性拉力丝,所述弹性拉力丝的侧端紧固连接在外护壳端的内壁表面上,所述弹性拉力丝用于在滑动超导体因触发抵杆的施加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和绞合外芯接触而提高载流量作业后,带动滑动超导体在弹性拉力作用下回位,使得和绞合外芯的外表面产生接触空间,且回位后的滑动超导体底端同步与内屏蔽层贯穿并形成滑动。
12、优选的,所述动态调节组件包括有:
13、气流散发腔、滑动边、浮动气漂和浮动气板,所述气流散发腔的顶部左右两端均流通有散压腔,所述散压腔和排风腔道形成连通,所述滑动边位于气流散发腔的内壁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边和浮动气漂的外表面紧固连接,所述浮动气板形成高低交错距离差,并和浮动气漂的底部紧固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浮动气漂的顶部紧固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节杆,所述连接节杆的顶端连接设置连接受力节杆,所述连接受力节杆的顶部安装设置内滑动连接块。
15、优选的,所述内滑动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中心端顶部通过连接柱和气流散发腔的顶部紧固连接,所述内滑动连接块的侧端紧固连接有滑动气流板,所述滑动气流板位于散压腔的内部滑动连接。
16、优选的,所述内防护层的内部设置绝缘层,所述内屏蔽层的外部设置有金属丝网,所述绝缘层的内部安装设置填充微胶囊层,所述填充微胶囊层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条柱。
17、优选的,所述流通腔体的侧端紧固连接有连接折弯区,所述电缆耐磨保护套的内壁安装设置防腐蚀层,所述内防护层的内部安装设置多组防护腔泡,多组所述防护腔泡的内部填充设置有阻燃剂胶囊。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载流量动态自适应调节组件配合下,当电缆因电流通过而温度升高时,通过接触导杆头将热量传递给高效导热杆,再通过高效导热杆将电缆作业的继续热传导至记忆金属块,使得记忆金属块受热发生形变,体积增大,随着其体积变化,对接触端形成向下的挤压力,进而使得接触端带动第一卡合件在应力弹簧的作用下在转动架内转动,使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卡合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二卡合件在转动环节和转动结构的作用下转动,带动端面上的触发抵杆向下运动,触发抵杆推动滑动超导体向下滑动,使其贯穿内屏蔽层并与绞合外芯形成活动接触,由于滑动超导体具有超导特性,其与绞合外芯接触后能够显著提高载流量,满足高电流需求,当电流减小或温度恢复正常时,弹性拉力丝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拉动滑动超导体向上回位,回位后的滑动超导体底端与绞合外芯的外表面产生接触空间,同时仍与内屏蔽层贯穿并形成滑动,保障内屏蔽层的作业不受滑动超导体的滑动作业而影响,之后恢复到初始状态,为下一次调节做好准备,整体有效实现了高效导电、降低电阻,提高载流量,从而提升电缆的导电性能,减少能量损耗,能够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对电缆的高要求,提高电动汽车电缆的整体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20、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动态调节组件配合下,当电缆内部因电流通过产生热量而导致气压升高时,利用浮动气漂底部与浮动气板相连,且浮动气板形成高低交错的结构,会在气压变化时产生不同程度的浮力变化,随着气压升高,浮力增大,带动浮动气漂向上移动,且由于滑动边与气流散发腔的内壁紧密滑动连接,确保了浮动气漂移动的稳定性和方向性,当浮动气漂向上移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连接节杆和连接受力节杆同步运动,进而使内滑动连接块在滑柱上形成同步的向内滑动,进而内滑动连接块侧端的滑动气流板在散压腔中同步朝气流散发腔中心端滑动,开始改变散压腔内的气流通道结构和气流阻力,随着滑动气流板的滑动,散压腔与排风腔道之间的连通状态被逐步调整,使得气流散发腔内的加压气体能够更顺畅地通过散压腔流入排风腔道并散出,在此过程中,高低交错的浮动气板不仅起到传递浮力的作用,还在气体流动过程中产生扰流效果,促进气体的混合与散热,加速电缆内部热量随气流散发出去,从而降低电缆内部温度,实现压力平衡,当电缆内部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量动态自适应调节组件(15)包括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153)的侧端一体成型有勾角(159),所述第一卡合件(152)的前端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件(154),所述第二卡合件(154)在作业后和勾角(159)形成接触,所述第二卡合件(154)的侧端一体成型有转动环节(155),所述转动环节(155)的内部安装设置转动结构(15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节(155)的侧端一体成型有端面(156),所述端面(156)的表面上紧固连接有触发抵杆(158),所述触发抵杆(158)的底部安装设置滑动超导体,所述滑动超导体滑动贯穿内屏蔽层(8)和绞合外芯(9)形成活动接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超导体的侧端连接设置弹性拉力丝(1590),所述弹性拉力丝(1590)的侧端紧固连接在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调节组件(16)包括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气漂(162)的顶部紧固连接有连接杆(164),所述连接杆(164)的顶部两端对称连接有连接节杆(166),所述连接节杆(166)的顶端连接设置连接受力节杆(167),所述连接受力节杆(167)的顶部安装设置内滑动连接块(16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动连接块(16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169),所述滑柱(169)的中心端顶部通过连接柱和气流散发腔(160)的顶部紧固连接,所述内滑动连接块(168)的侧端紧固连接有滑动气流板(1690),所述滑动气流板(1690)位于散压腔(165)的内部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层(7)的内部设置绝缘层(12),所述内屏蔽层(8)的外部设置有金属丝网(14),所述绝缘层(12)的内部安装设置填充微胶囊层(11),所述填充微胶囊层(11)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条柱(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腔体(3)的侧端紧固连接有连接折弯区(5),所述电缆耐磨保护套(1)的内壁安装设置防腐蚀层(6),所述内防护层(7)的内部安装设置多组防护腔泡(20),多组所述防护腔泡(20)的内部填充设置有阻燃剂胶囊(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量动态自适应调节组件(15)包括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153)的侧端一体成型有勾角(159),所述第一卡合件(152)的前端卡合连接有第二卡合件(154),所述第二卡合件(154)在作业后和勾角(159)形成接触,所述第二卡合件(154)的侧端一体成型有转动环节(155),所述转动环节(155)的内部安装设置转动结构(15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节(155)的侧端一体成型有端面(156),所述端面(156)的表面上紧固连接有触发抵杆(158),所述触发抵杆(158)的底部安装设置滑动超导体,所述滑动超导体滑动贯穿内屏蔽层(8)和绞合外芯(9)形成活动接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超导体的侧端连接设置弹性拉力丝(1590),所述弹性拉力丝(1590)的侧端紧固连接在外护壳端(2)的内壁表面上,所述弹性拉力丝(1590)用于在滑动超导体因触发抵杆(158)的施加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和绞合外芯(9)接触而提高载流量作业后,带动滑动超导体在弹性拉力作用下回位,使得和绞合外芯(9)的外表面产生接触空间,且回位后的滑动超导体底端同步与内屏蔽层(8)贯穿并形成滑动。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潘准,林波,邓民,季敏,李光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营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