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质变色陶瓷干粒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617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质变色陶瓷干粒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该陶瓷干粒釉的原料组分包括玉质干粒和变色干粒,其中:玉质干粒为钡长石型玉质干粒,玉质干粒的化学组成中BaO的含量为5‑10wt%;变色干粒的化学组成中含有B2O3和卤化银。玉质干粒中弥散的微纳米结晶形成具有玉质半透效果,变色干粒中的卤化银经紫外光的分解后形成弥散的Ag+胶体优先占据畸变的大空隙,与玉质干粒中的微纳米结晶组成更大尺寸的散射微区,增加釉层的乳浊效果,降低釉层的透明度,从而改变釉层的玉质效果;而经低温热处理后,弥散的Ag+胶体从大空隙中脱离出来,重新与卤素离子结合,降低釉层中弥散微区的尺寸,恢复釉层的半透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陶瓷,具体涉及一种玉质变色陶瓷干粒釉、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陶瓷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往往与相应的设计图案和釉层息息相关。结合具体图案的设计和釉层中的釉层厚度、釉层的通透效果和釉层表面的光泽度等,实现陶瓷砖的整体展示效果。目前,陶瓷砖的釉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形成:①矿物直接配置后湿法球磨形成浆料布施于图案层上;②将矿物中部分原料通过预先制成玻璃态水淬破碎后形成相应熔块或干粒,再与其他矿物经湿法球磨后成为料浆布施于图案层上;③将矿物组分以及功能性组分制成玻璃态水淬破碎后制成相应熔块或干粒,再采用相应的施釉方式(胶水干粒、干法堆料、湿法堆料、高压喷釉、数码喷釉等)在图案层上形成釉层;最后将这几种方式制备的坯体烧制,获得陶瓷砖的半成品。

2、通过干粒的制备,可以将一些可能与釉料中某些矿物组分反应的特殊组分进行固化或结晶化,实现釉料在陶瓷砖上的美观化和功能化。自然界中的翡翠、和田玉、玛瑙、岫岩玉、独山玉等玉石,已经成为陶瓷砖表面釉层效果的参考对象,其材质的通透、半通透等现象是控制陶瓷砖表面釉层玉质效果的一种途径,但目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干粒釉,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包括玉质干粒和变色干粒,所述玉质干粒为钡长石型玉质干粒,所述玉质干粒的化学组成中BaO的含量为5-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干粒釉,其特征在于,所述玉质干粒的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56.00-61.00%的SiO2、16.00-18.00%的Al2O3、0.01-0.03%的Fe2O3、0.01-0.05%的TiO2、1.50-2.50%的CaO、1.00-2.00%的MgO、3.50-4.50%的K2O、3.50-4.50%的Na2O、0.05-0.20%的ZrO2、2.50-3.50%的ZnO、6.5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干粒釉,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包括玉质干粒和变色干粒,所述玉质干粒为钡长石型玉质干粒,所述玉质干粒的化学组成中bao的含量为5-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干粒釉,其特征在于,所述玉质干粒的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56.00-61.00%的sio2、16.00-18.00%的al2o3、0.01-0.03%的fe2o3、0.01-0.05%的tio2、1.50-2.50%的cao、1.00-2.00%的mgo、3.50-4.50%的k2o、3.50-4.50%的na2o、0.05-0.20%的zro2、2.50-3.50%的zno、6.50-9.00%的bao、1.00-2.00%的sro、0.05-0.20%的烧失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干粒釉,其特征在于,所述玉质干粒和变色干粒的质量比为(7-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干粒釉,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柯善军朱志超张缇周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