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563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支腿,所述床架内部开设有床舱,所述床舱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舱盖,所述床架前表面开设有贯穿式的通气孔,所述床架后表面开设有贯穿式的供氧孔,所述支腿左侧均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弧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配备可转动的舱盖,在非操作状态下能够保持床舱的相对封闭环境,减少外部空气的无序流动和污染物侵入;当需要放置或抱起新生儿时,气缸驱动升降杆使床板上升,通过机械联动使舱盖自动打开,既方便操作又能在操作结束后及时恢复封闭状态,为新生儿提供稳定的防感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1、新生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抵抗力较弱,极易受到感染。在临床医学中,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安全、无菌的环境至关重要。防感染隔离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在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康复几率。

2、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防感染隔离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对设备的性能和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有设备有如下几点不足:

4、1、许多现有隔离装置的空气过滤功能有限,滤盘更换频繁且操作复杂,容易在更换过程中引入新的污染物。

5、2、传统的隔离装置在床体升降、舱盖开合等操作方面往往需要分别进行控制,操作流程繁琐,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容易因操作不当破坏隔离环境;而且,在滤盘更换和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诸多不便,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6、3、一些隔离装置在供氧和空气流通方面存在矛盾,要么注重供氧而忽视了空气流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要么在保证空气流通时影响了供氧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支腿(2),所述床架(1)内部开设有床舱(23),所述床舱(23)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舱盖(3),所述床架(1)前表面开设有贯穿式的通气孔(4),所述床架(1)后表面开设有贯穿式的供氧孔(5),所述支腿(2)左侧均开设有弧槽(6),所述弧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弧板(7),所述弧板(7)顶部与所述舱盖(3)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床架(1)左右侧均固定有两个支架(8),相邻的两个支架(8)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9),所述支腿(2)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板(10),所述齿板(10)位于所述齿轮(9)下方,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支腿(2),所述床架(1)内部开设有床舱(23),所述床舱(23)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舱盖(3),所述床架(1)前表面开设有贯穿式的通气孔(4),所述床架(1)后表面开设有贯穿式的供氧孔(5),所述支腿(2)左侧均开设有弧槽(6),所述弧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弧板(7),所述弧板(7)顶部与所述舱盖(3)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床架(1)左右侧均固定有两个支架(8),相邻的两个支架(8)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9),所述支腿(2)内部滑动连接有齿板(10),所述齿板(10)位于所述齿轮(9)下方,两个所述齿板(10)相对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杆(11),两个所述连杆(11)底端共同转动连接有升降板(12),所述升降板(12)底部固定有气缸(13),所述升降板(12)上表面固定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顶端贯穿至所述床舱(23)内部,且固定有床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口(16),所述床架(1)外表面上方开设有投料槽(18),所述床架(1)内部位于所述出料口(16)与所述投料槽(18)之间开设有转槽(17),所述转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郭靖
申请(专利权)人: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