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流洞施工,尤其涉及一种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导流洞施工中,进洞前需要先完成洞脸边坡的开挖和支护工作。根据断面大小,支护时基本参照设计,采用单根长3m~6m、直径22mm~28mm的螺纹钢筋进行边坡支护及锁口施工;超前支护常规采用单根锚杆或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然后,采用小洞一次成型技术,大洞按上下分层、上层采用先导洞后扩挖技术。
2、但在洞室尺寸较大,洞脸范围内存在破碎岩脉带时,无法保证安全;洞脸塌方情况常见,不仅延长工期,同时还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洞脸范围内存在破碎岩脉带时,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0、前期处理;
5、s1、洞口边坡加强支护;
6、s2、洞口及拱肩范围内超前支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中,如果出现塌垮、部分锁口锚杆拔出,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洞口上部边坡布置四排锚筋束进行加强支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加强支护锚筋束的间距为2.0m,梅花形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各排加强支护锚筋束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中,如果出现塌垮、部分锁口锚杆拔出,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洞口上部边坡布置四排锚筋束进行加强支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加强支护锚筋束的间距为2.0m,梅花形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利围岩结构处进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各排加强支护锚筋束之间的层间距,随着距离洞口的增加逐步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湘,曹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