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桩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桩基通常用于承担建筑荷载,而能量桩则是将传统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桩基相结合,在桩基承担建筑荷载的同时利用桩基中的有效空间埋设换热器,从而提取地下土壤的冷热量来对建筑进行供冷及供热,这样不仅减少了地埋管单独钻孔所产生的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埋管换热器占地空间大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然而,由于能量桩作为建筑的桩基埋于地下,而在特殊的土壤如软土或者是沙漠地带作为承载建筑荷载的桩基,桩土间摩擦阻力与底部支撑力均较小,其可能存在桩基下沉的问题,且能量桩换热过程引起的热涨冷缩会加剧这一下沉问题,这会降低桩基承载能力,增加了桩基承载的工程隐患。同时能量桩作为兼顾承担荷载及换热作用的装置,埋管换热器的进水管与出水管通常被置于有限的桩内空间中,这将会导致进出水管之间产生热干扰现象。并且能量桩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导致未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地下土壤的换热空间,也会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量桩桩群装置,在兼顾能量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进水管(2)、支撑板(3)、肋片板(4)、连接管(5)、底部连接件(6)和出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第六桩体(1-6)和第七桩体(1-7);所述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和第六桩体(1-6)以第七桩体(1-7)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进水管(2)、支撑板(3)、肋片板(4)、连接管(5)、底部连接件(6)和出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第六桩体(1-6)和第七桩体(1-7);所述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和第六桩体(1-6)以第七桩体(1-7)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七桩体(1-7)置于支撑板(3)上表面中心,所述第七桩体(1-7)内设有出水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包括:第一进水管(2-1)、第二进水管(2-2)、第三进水管(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