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512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8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所述装置由桩体、进水管、出水管、连接管、支撑板、肋片板和底部连接件构成。本技术在起到强化换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侧摩阻力分散桩体承受的压力;同时能解决传统U型换热管中存在的热短路问题;并能有效利用支撑板内部的空间,在连接各管的同时能起到增加换热面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桩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桩基通常用于承担建筑荷载,而能量桩则是将传统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桩基相结合,在桩基承担建筑荷载的同时利用桩基中的有效空间埋设换热器,从而提取地下土壤的冷热量来对建筑进行供冷及供热,这样不仅减少了地埋管单独钻孔所产生的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埋管换热器占地空间大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然而,由于能量桩作为建筑的桩基埋于地下,而在特殊的土壤如软土或者是沙漠地带作为承载建筑荷载的桩基,桩土间摩擦阻力与底部支撑力均较小,其可能存在桩基下沉的问题,且能量桩换热过程引起的热涨冷缩会加剧这一下沉问题,这会降低桩基承载能力,增加了桩基承载的工程隐患。同时能量桩作为兼顾承担荷载及换热作用的装置,埋管换热器的进水管与出水管通常被置于有限的桩内空间中,这将会导致进出水管之间产生热干扰现象。并且能量桩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导致未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地下土壤的换热空间,也会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量桩桩群装置,在兼顾能量桩桩基的稳定性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进水管(2)、支撑板(3)、肋片板(4)、连接管(5)、底部连接件(6)和出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第六桩体(1-6)和第七桩体(1-7);所述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和第六桩体(1-6)以第七桩体(1-7)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七桩体(1-7)置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进水管(2)、支撑板(3)、肋片板(4)、连接管(5)、底部连接件(6)和出水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第六桩体(1-6)和第七桩体(1-7);所述第一桩体(1-1)、第二桩体(1-2)、第三桩体(1-3)、第四桩体(1-4)、第五桩体(1-5)和第六桩体(1-6)以第七桩体(1-7)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七桩体(1-7)置于支撑板(3)上表面中心,所述第七桩体(1-7)内设有出水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土条件下的能量桩桩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包括:第一进水管(2-1)、第二进水管(2-2)、第三进水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波孙倩云汪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