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并且还涉及其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1、前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即为汽车座椅调节滑轨,是前后位置可调节的汽车座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涉及到对汽车座椅的固定,又担当着对汽车座椅进行调节并且还关系到乘驾人员安全等诸多因素。就汽车座椅滑轨的宏观结构而言,主要由下滑轨(也称“外滑轨”)、上滑轨(也称“内滑轨”)和用于驱使上滑轨循着下滑轨依需位移(如向前或向后位移)而实现调节的驱动机构组成,由于汽车座椅的椅座是通过其座盆与上滑轨固定的,因而当上滑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作向前或向后位移时,由其带动座盆连同汽车座椅相应位移。
2、如业界所知,前述的下滑轨属于静滑轨,一经安装于车辆上便与车辆底板(也称“车厢底板”)固定,在使用过程中是无法随机调节的。而前述的上滑轨属于动滑轨,由于其与下滑轨之间形成的是滑动副配合结构,因而乘驾人员是可以依需前后调节的。
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汽车座椅滑轨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116022040b(一种汽车座椅滑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下滑轨(1)、设置在下滑轨(1)的下滑轨腔(11)内的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与下滑轨(1)移动配合的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中部与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固定的上滑轨(3)、用于使上滑轨(3)与下滑轨(1)移动配合的并且设置在上、下滑轨(3、1)的长度方向的前方之间的前消隙机构(4)和设置在上、下滑轨(3、1)的长度方向的后方之间的后消隙机构(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用于增加上滑轨(3)的滑轨接触面积的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该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设置在所述的下滑轨腔(11)内,所述上滑轨(3)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包括下滑轨(1)、设置在下滑轨(1)的下滑轨腔(11)内的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与下滑轨(1)移动配合的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中部与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固定的上滑轨(3)、用于使上滑轨(3)与下滑轨(1)移动配合的并且设置在上、下滑轨(3、1)的长度方向的前方之间的前消隙机构(4)和设置在上、下滑轨(3、1)的长度方向的后方之间的后消隙机构(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用于增加上滑轨(3)的滑轨接触面积的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该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设置在所述的下滑轨腔(11)内,所述上滑轨(3)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支承在该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上并且与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滑动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滑轨腔(11)构成于所述下滑轨(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自下滑轨(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贯通至右端,该下滑轨腔(11)包括托架固定腔(111)、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112)、上滑轨后折边容纳腔(113)和上滑轨移动让位槽(114),托架固定腔(111)位于下滑轨(1)的中部,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112)由下滑轨(1)的长度方向的下滑轨前侧壁(12)朝着托架固定腔(11)的方向折展构成,上滑轨后折边容纳腔(113)由下滑轨(1)的长度方向的下滑轨后侧壁(13)同样朝着托架固定腔(11)的方向折展构成并且与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112)相对应,其中,下滑轨前侧壁(12)构成有一朝向下滑轨后侧壁(13)的方向折展的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121),而下滑轨后侧壁(13)构成有一朝向下滑轨前侧壁(12)的方向折展的并且与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121)相对应的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131),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121)与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13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用于使所述托架固定腔(111)与外界相通的所述上滑轨移动让位槽(114);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以及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固定在所述托架固定腔(111)内;所述上滑轨(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移动地容纳于所述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112)内,而后侧移动地容纳于所述上滑轨后折边容纳腔(113)内,并且上滑轨(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在途经所述上滑轨移动让位槽(114)探出所述下滑轨(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与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固定;所述前消隙机构(4)设置在所述上滑轨(3)的前侧与所述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112)的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内壁(1121)之间;所述后消隙机构(5)设置在所述上滑轨(3)的后侧与上滑轨后折边容纳腔(113)的上滑轨后折边容纳腔内壁(11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滑轨(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下部构成有一上滑轨前侧折边(31),该上滑轨前侧折边(31)与上滑轨(3)的下部前侧面之间构成有一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探入槽(311),所述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121)探入该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探入槽(311)内,在上滑轨(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下部构成有一上滑轨后侧折边(32),该上滑轨后侧折边(32)与上滑轨(3)的下部后侧面之间构成有一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探入槽(321),所述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131)探入该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探入槽(321)内,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探入槽(311)的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探入槽底壁(3111)背对下滑轨前侧壁后翻边探入槽(311)的一侧与固定在所述下滑轨(1)的下滑轨腔(11)的托架固定腔(111)内的所述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的前侧构成滑动副,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探入槽(321)的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探入槽底壁(3211)背对下滑轨后侧壁前翻边探入槽(321)的一侧与固定在所述托架固定腔(111)内的所述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的后侧构成滑动副;在所述上滑轨(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让位口(33),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的上部在对应于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让位口(33)的位置探出上滑轨(3)的上表面;所述的前消隙机构(4)设置在所述上滑轨前侧折边(31)与所述上滑轨前折边容纳腔内壁(1121)的相向一侧之间,所述的后消隙机构(5)设置在所述上滑轨后侧折边(32)与所述上滑轨后折边容纳腔内壁(1131)的相向一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滑轨(1)的下滑轨腔(11)的托架固定腔(111)的托架固定腔底壁上并且位于左端开设有螺杆左端支承座让位孔(1111),而右端开设有螺杆右端支承座固定螺钉孔(1112),而在所述托架固定腔底壁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的左端和右端各开设有一对卡脚配合孔(1113);在所述上滑轨(3)上并且位于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让位口(33)的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左定位凸缘置入孔(34a),而在位于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让位口(33)的的右侧的位置开设有一右定位凸缘置入孔(34b),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在对应于所述螺杆左端支承座让位孔(1111)以及螺杆右端支承座固定螺钉孔(1112)的位置固定在所述托架固定腔(111)内,所述上滑轨(3)通过所述左、右定位凸缘置入孔(34a、34b)与所述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的上部固定;所述上滑轨防变形滑动引导机构(6)在所述托架固定腔(111)内与所述卡脚配合孔(1113)卡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抗变形功能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滑轨左右位移驱动机构(2)包括螺杆左端支承座(21)、螺杆右端支承座(22)、蜗轮蜗杆箱座(23)、蜗轮蜗杆箱(24)和蜗轮蜗杆箱移动螺杆(25),螺杆左端支承座(21)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螺杆左端支承座让位孔(1111)的位置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耀忠,杨广,曹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忠明祥和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