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含油泥污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泥污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油基钻井液主要采用柴油或白油作为基础,辅以乳化剂、稳定剂及降滤失剂等其它添加剂配置而成。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过程中,油基钻井液以其粘度稳定性好、耐热性强、页岩抑制能力强、抗污染能力好、润滑性好、机械钻速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黏土含量高、易塌方油气层、高温高压深井、大斜度定向井或水平井等钻探作业。然而,在钻井作业过程中,油基钻井液的使用会伴随大量含油钻屑,也即含油泥污的产生。该含油泥污中含有油类、黏土、各类化学处理剂、加重材料、污油、污水、及重金属离子等复杂的成分,具有含油率高、有机污染物多等特点,属于危险废物。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含油泥污进行处理。
2、相关技术中,含油泥污一般采用热脱附技术进行处理。也即,含油泥污通过热脱附装置处理后,再经由冷凝装置冷却降温,其获得的固体经由沉降分离单元进行沉降分离,其获得的气体经由尾气处理单元进行尾气处理。由于进入尾气处理装置的尾气会经由冷凝装置,存在尾气温度偏低,通常需要额外增设加热件来加热尾气,以确保尾气处理装置能够处理获得达标的尾气。这不仅增加了热脱附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还会在尾气处理装置处造成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油泥污处理系统,以解决传统含油泥污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2、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包括:进料单元,具有第一废料出口、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管道、设置在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体、第二管道及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体,第二管道的径向尺寸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管道的径向尺寸,第一阀体用于连通或断开第一管道,第二阀体用于连通或断开第二管道;第二热循环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热循环入口连通,第二热循环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三热循环入口连通。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尾气处理单元包括连通的换热装置和活性炭装置,废气入口、第三热循环入口及第三热循环出口均设于换热装置。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活性炭装置的作业温度为20℃~40℃;和/或,
6、活性炭装置中的尾气流速为0.8m/s~1.2m/s。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尾气处理单元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与活性炭装置连通,第一喷淋装置中喷淋第一药剂,第二喷淋装置中喷淋第二药剂。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尾气处理单元还包括抽吸装置,抽吸装置设于脱附沉降单元和换热装置之间。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进料单元包括料斗、加热件及输送泵,加热件环设于料斗的外侧,输送泵用于将料斗中的废料泵送至脱附沉降单元中,第一热循环入口和第一热循环出口均设于加热件。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进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料斗上的第一料位计和第二料位计,第一料位计位于第二料位计的上方。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脱附沉降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热脱附装置、冷凝装置及沉降分离装置,第二废料入口设于热脱附装置,废气出口和第二热循环入口设于冷凝装置,第二热循环出口设于沉降分离装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二散热出口,脱附沉降单元还包括排料装置,排料装置与热脱附装置的出口连通,用于输送热脱附装置产生的固体废渣,排料装置具有第四热循环入口和第四热循环出口,第四热循环入口与第二散热出口连通,第四热循环出口与第一热循环入口连通。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包括:进料单元,具有第一废料出口、第一热循环入口及第一热循环出口;脱附沉降单元,具有第二废料入口、废气出口、第二热循环入口及第二热循环出口,第二废料入口与第一废料出口连通,第二热循环出口与第一热循环入口连通;散热单元,具有第一散热进口、第二散热进口及第一散热出口,第一散热进口与第二热循环出口连通,第二散热进口与第一热循环出口连通,第一散热出口与第二热循环入口连通;以及尾气处理单元,具有废气入口、第三热循环入口及第三热循环出口,废气入口与废气出口连通,第三热循环入口与第二热循环出口连通,第三热循环出口与第二散热进口连通。本申请技术方案,将脱附沉降单元中的余热传送至进料单元中,以利用系统余热加热进料单元中的含油泥污,有效缩短了含油泥污在脱附沉降单元中的处理时间,提高了含油泥污的处理效率,降低了含油泥污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将脱附沉降单元中的余热传送至尾气处理单元中,以利用系统余热加热尾气处理单元中的尾气,使尾气处理单元处于最佳处理温度范围,提高尾气处理效果;另外,提高尾气温度,使尾气由饱和状态转变为非饱和状态,可有效防止尾气在尾气处理单元中冷凝,延长尾气处理单元的使用寿命。相较于传统热脱附处理系统中需单独在进料单元和尾气处理单元处分别布置加热件、以分别预热含油泥污和尾气的处理工艺,本实施例将系统中产生的余热分别传送至进料单元和尾气处理单元处,以同时实现对含油泥污和尾气的预热,合理利用系统中产生的余热,有效解决了含油泥污处理系统能耗高的问题,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整个系统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含油泥污处理效果优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体、第二管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二管道的径向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阀体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阀体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热循环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热循环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热循环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三热循环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包括连通的换热装置和活性炭装置,所述废气入口、所述第三热循环入口及所述第三热循环出口均设于所述换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装置的作业温度为20℃~40℃;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中喷淋第一药剂,所述第二喷淋装置中喷淋第二药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还包括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设于所述脱附沉降单元和所述换热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包括料斗、加热件及输送泵,所述加热件环设于所述料斗的外侧,所述输送泵用于将所述料斗中的废料泵送至所述脱附沉降单元中,所述第一热循环入口和所述第一热循环出口均设于所述加热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料斗上的第一料位计和第二料位计,所述第一料位计位于所述第二料位计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沉降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热脱附装置、冷凝装置及沉降分离装置,所述第二废料入口设于所述热脱附装置,所述废气出口和所述第二热循环入口设于所述冷凝装置,所述第二热循环出口设于所述沉降分离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二散热出口,所述脱附沉降单元还包括排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与所述热脱附装置的出口连通,用于输送所述热脱附装置产生的固体废渣,所述排料装置具有第四热循环入口和第四热循环出口,所述第四热循环入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连通,所述第四热循环出口与所述第一热循环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体、第二管道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二管道的径向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阀体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阀体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热循环出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热循环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热循环出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三热循环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包括连通的换热装置和活性炭装置,所述废气入口、所述第三热循环入口及所述第三热循环出口均设于所述换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装置的作业温度为20℃~40℃;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与所述活性炭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中喷淋第一药剂,所述第二喷淋装置中喷淋第二药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泥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单元还包括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甫成,陈海涛,汪伟,阮畇瑕,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