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操作性的作业机。
技术介绍
1、作为作业机的一例,提出有一种作业机,其在壳体的内部装入有马达、减速机构以及附属部件,并且在上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板而能够进行作业机主体的倒置。
2、作为上述这样的作业机,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作业机,其通过将在上部具有突起部的支撑用板嵌装于上述壳体,能够进行作业机主体的倒置。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152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作业机中为了能够进行稳定的倒置,将具有突起部的支撑用板嵌装于上述壳体。该作业机是将倒置作业机主体时接地的突起部配置于作业机主体的一部位的构造。
3、然而,若想要将上述构造用于填缝枪等作业机,则在作业机主体的重心的位置因填充剂的余量等而变化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稳定地倒置作业机主体,操作性变差。因此,寻求一种即使在作业机主体的重心的位置变化了的情况下,操作性也良好的作业机。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操作性的作业机。
5、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技术的方案1为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7、具备作业机主体,
8、上述作业机主体包括:
9、收纳驱动部的壳体;
10、从上述壳体延伸的握持部;
11、与上述壳体连接,且能够装卸地保持填充有填充剂的
12、将填充于上述收纳部的上述填充剂挤出的一个挤出部,
13、上述作业机具有能够以上述握持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将上述作业机主体以接地的状态支撑的多个支撑部,
14、上述多个支撑部至少设于上述壳体以及上述挤出部,
15、上述多个支撑部包括:能够在上述收纳部的重量为第一状态下使用的第一状态支撑部;以及能够在上述收纳部的重量为比上述第一状态重的第二状态下使用的第二状态支撑部,
16、上述第一状态支撑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壳体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上述挤出部的第二支撑部,
17、上述第二状态支撑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上述保持部的第三支撑部,
18、上述第一支撑部具有两个接地部。
19、方案2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20、上述挤出部具有活塞、齿条以及手柄,
21、上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上述手柄。
22、方案3根据方案2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23、上述作业机主体具有能够安装成为上述驱动部的电源的电池组的安装部,
24、在上述作业机主体安装有上述收纳部以及上述电池组的状态的上述作业机主体的重心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支撑部与上述手柄之间,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支撑部与上述保持部之间。
25、方案4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26、上述第二支撑部具有两个接地部。
27、方案5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28、上述第三支撑部具有一个接地部。
29、方案6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30、上述第一状态下的接地部的数量为四个。
31、方案7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32、上述第二状态下的接地部的数量为三个。
33、方案8为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34、具备作业机主体,
35、上述作业机主体包括:
36、收纳驱动部的壳体;
37、从上述壳体延伸的握持部;
38、安装于上述壳体,且能够装卸地保持填充有填充剂的收纳部的保持部;以及
39、将填充于上述收纳部的上述填充剂挤出的挤出部,
40、上述作业机具有能够以上述握持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支撑上述作业机主体的多个支撑部,
41、上述多个支撑部包括:能够在上述收纳部的重量为第一状态下使用的第一状态支撑部;以及能够在上述收纳部的重量为比上述第一状态重的第二状态下使用的第二状态支撑部,
42、上述第一状态支撑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壳体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上述挤出部的第二支撑部,
43、上述第二状态支撑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支撑部;以及设置于上述保持部的第三支撑部,
44、上述第一支撑部具有两个接地部。
45、方案9根据方案8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46、上述挤出部具有活塞、齿条以及手柄,
47、上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上述手柄。
48、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49、上述作业机主体具有能够安装成为上述驱动部的电源的电池组的安装部,
50、在上述作业机主体安装有上述收纳部以及上述电池组的状态的上述作业机主体的重心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支撑部与上述手柄之间,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位于上述第一支撑部与上述保持部之间。
51、方案11根据方案8~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52、上述第二支撑部具有两个接地部。
53、方案12根据方案8~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54、上述第三支撑部具有一个接地部。
55、方案13根据方案8~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56、上述第一状态下的接地部的数量为四个。
57、方案14根据方案8~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58、上述第二状态下的接地部的数量为三个。
59、技术效果
60、根据本技术,能够提高作业机的操作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8.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英树,海老泽祐树,平塚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