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车灯,尤其涉及一种多固定点位车灯饰框组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现代工业技术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的发展,而汽车车灯是汽车的灵魂。装配是车灯工艺流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各个零部件需要精准的安装到车灯壳体内,并进行测试和调试。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各式各样的车灯随之出现。现有的车灯为了保证照明质量,通常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反射器,同时为了使得车灯的美观,相应数量的反射器需要进行新的排布和设计;当反射器设置多个并且反射器的法向均不同时,由于传统固定式ccd相机进行视觉检测要求法向基本一致,故导致传统固定式ccd相机无法同时对多个法向不同的反射器进行检测;现有的车灯饰框组中由于反射器数量较多,结构设计相对复杂且不便于反射器的热铆焊接加工,通常会出现焊接不良、溢料、焊接不牢固、工艺不美观等因素;检测合格的车灯饰框组需要移动至热铆设备进行下一步的热铆固定,如果热铆设备距离过远时,工人在移动车灯饰框组时,凸起光导可能发生位移,可能导致车灯饰框组视觉检测合格而热铆加工后为不合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固定点位车灯饰框组的加工方法,车灯饰框组包括饰框本体(1)和安装于饰框上的反射器(2),所述饰框本体(1)中心区域内凹形成安装腔(11),所述反射器(2)安装于安装腔(11)内;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反射器(2)的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贯通安装腔(11)的侧壁和底壁至安装腔(11)的背面;所述反射器(2)包括从饰框本体(1)背面插入安装腔(11)内的反射本体(21)和设置于反射本体(21)背面边缘一周的抵接部(22),所述抵接部(22)抵接限位于安装孔(12)的背面周围,所述抵接部(22)包括抵接于安装腔(11)底板的底限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固定点位车灯饰框组的加工方法,车灯饰框组包括饰框本体(1)和安装于饰框上的反射器(2),所述饰框本体(1)中心区域内凹形成安装腔(11),所述反射器(2)安装于安装腔(11)内;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反射器(2)的安装孔(12),所述安装孔(12)贯通安装腔(11)的侧壁和底壁至安装腔(11)的背面;所述反射器(2)包括从饰框本体(1)背面插入安装腔(11)内的反射本体(21)和设置于反射本体(21)背面边缘一周的抵接部(22),所述抵接部(22)抵接限位于安装孔(12)的背面周围,所述抵接部(22)包括抵接于安装腔(11)底板的底限位部(221)和抵接于安装腔(11)侧板的侧限位部(222);所述安装腔(11)底板的背部设有垂直于安装腔(11)底板设置的热铆件(13),所述底限位部(221)上开设有用于热铆件(13)穿设的热铆孔(223),所述热铆孔(223)上设有突出底限位部(221)的支撑座(224),所述支撑座(224)上设有与热铆件(13)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平面(225);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视觉检测功能的伺服高频热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视觉检测功能的伺服高频热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4)包括固定于工作平台(31)上的第一平台(41)、固定于第一平台(41)上的第一支撑组件(42)和第一下压组件(43),所述饰框本体(1)正面朝下放置于第一支撑组件(42)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2)和第一下压组件(43)相互配合对饰框本体(1)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第一平台(41)中部开设有用于验光的验光孔(411),所述第一平台(41)的下方设有与第一平台(41)间隔设置的透光板(44);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2)和第一下压组件(43)均设置于验光孔(411)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视觉检测功能的伺服高频热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42)包括前后间隔设置于第一平台(41)上的第一前支撑件(421)和第一后支撑件(422),所述第一前支撑件(421)上开设有用于支撑限位饰框本体(1)前端的第一前限位槽(4211),所述第一后支撑件(422)上开设有用于支撑限位饰框本体(1)后端的第一后限位槽(4221);所述第一下压组件(43)包括两个间隔固定于第一平台(41)上的第一下压件(431),两个所述第一下压件(431)分别固定于验光孔(411)的左右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汝炼,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